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氏丛竹轩》
《题张氏丛竹轩》全文
元 / 倪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高轩自虚旷,幽竹亦丛生。

苔石寒依玉,风泉夜炙笙。

治冠轻可著,酝酒绿因名。

好折青鸾尾,仙坛扫月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竹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幽静与清冷之美。首句“高轩自虚旷”,以“高轩”象征竹林的高洁与超然,暗示出竹林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幽竹亦丛生”,进一步点明了竹林的茂盛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暗含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接下来,“苔石寒依玉,风泉夜炙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苔藓比作玉石,风声比作笙乐,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在夜晚的静谧与和谐,仿佛整个竹林都在演奏着自然的乐章。这里不仅展现了竹林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治冠轻可著,酝酒绿因名”两句,转而描写竹林中的人文景观。轻便的帽子和绿色的酒,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竹林中主人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的“绿因名”可能是指酒的名字与竹林的绿色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竹林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最后,“好折青鸾尾,仙坛扫月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竹子精神的向往。折取竹梢,清扫仙坛,似乎是在邀请月光下的竹林成为仙境的一部分,寓意着竹林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心灵的归宿,能够净化心灵,引领人们走向精神的高远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林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诗人对竹子品格的崇敬,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倪瓒

倪瓒
朝代:元   字:泰宇   号:云林子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301~1374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
猜你喜欢

献岁书情

白发添双鬓,空宫又一年。

音书鸿不到,梦寐兔空悬。

地远星辰侧,天高雨露偏。

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连。

(0)

过方尊师院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

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

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0)

经旧游

游鱼怀故池,倦鸟怀故窠。

故山系归念,行坐青巍峨。

羸马经旧途,此乡喜重过。

居人无故老,倍感别日多。

但见野中坟,累累如青螺。

凉风日摇落,桑下松婆娑。

叹息追古人,临风伤逝波。

古人无不死,叹息欲如何。

朅来遂远心,默默存天和。

(0)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

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0)

云溪竹园翁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

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

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

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

风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

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

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

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

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

(0)

夏日怀杜悰驸马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回文地簟龙鳞浪,交锁天窗蝉翼纱。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