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其二》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玩都忘日脚西。

(0)
注释
尘涨:形容尘土飞扬。
街:街道。
头:头部。
不识:辨认不出。
泥:泥土。
朝来:早晨。
也解:也懂得。
滑:避开。
霜蹄:霜冻的马蹄。
两公:指两位先生。
玉句:优美的诗句。
惊风雨:如惊动风雨般震撼。
把玩:欣赏、品味。
忘:忘记。
日脚:太阳落山。
西:向西。
翻译
街上尘土飞扬辨不清泥土,早晨起来也懂得避开霜冻的马蹄。
两位先生的优美诗句如惊风雨,让我沉浸其中,竟忘了太阳已西斜。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细雨带来的生机与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作。首句“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通过对比干燥街道和早晨解冻的马蹄,表现了春雨洗净尘埃、融化霜雪的景象,寓意着新生与更新。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玩都忘日脚西”则转向诗人对友人的赞赏。这里的“两公”指的是李子寿和曾庆祖,他们的文学才能像珍贵的玉石一般令人赞叹。而“把玩都忘日脚西”则表达了诗人沉醉于朋友间的交流,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厚的情谊,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节的感受,以及他与友人的情感纽带。杨万里以其鲜明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和外界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温馨和谐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曾译史归山中

邻霄台下罢登临,一曲离歌泪满襟。

芳草怀人频积梦,流年远别又惊心。

春城雁去馀寒尽,野戍花飞暮雨深。

今日远寻陶令尹,青山卧病谢朝簪。

(0)

题赵昌所画御屏牡丹

绿芜春雨洛阳城,不见名花国已倾。

影落画屏何处物,断金残粉故宫情。

(0)

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

蓬岛烟霞合,琳宫日月开。

洞阴常积雪,地古半藏苔。

竹已成龙去,人因访鹤来。

欲飞王令舄,且醉葛洪杯。

果熟经时换,炊香待梦回。

晴光偏悦鸟,腊色尚欺梅。

意静寒泓水,心同槁木灰。

凤笙如可学,吹月上瑶台。

(0)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四

门生日日侍谈经,独向孙蕡眼尚青。

几度背人焚谏草,风灰蝴蝶满中庭。

(0)

题林周民山矾图

山矾入画古所少,我昔见之倪赞家。

问君何处得此本,水屋十月来春花。

东风著树香满雪,长须滴露金粟结。

一枝独立霜霰余,已觉江梅是同列。

惜哉此物知者稀,深林大谷多所遗。

牧竖樵童尔何苦,剪伐每同荆棘归。

林君本是鳌头客,高卧云间人莫识。

酒酣挥袖卷新图,一笑西山眼中碧。

(0)

胡儿吹笛

雪净阴山片月孤,数声羌笛起单于。

不堪吹作《梅花》调,少多中原客在胡。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