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秋夜画堂清,市酒沽来只自倾。
绕壁任教虫响切,照人偏喜烛花明。
七千里外思乡邑,十二时中望帝京。
愿布仁风满南极,还将远俗奏彤庭。
江城秋夜画堂清,市酒沽来只自倾。
绕壁任教虫响切,照人偏喜烛花明。
七千里外思乡邑,十二时中望帝京。
愿布仁风满南极,还将远俗奏彤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沅州秋夜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京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传播仁德之风、改善边远地区风俗的愿望。
首联“江城秋夜画堂清,市酒沽来只自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秋夜图景,诗人独自在画堂中饮酒,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氛围。
颔联“绕壁任教虫响切,照人偏喜烛花明”,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明亮。壁上的虫鸣虽急促,却也增添了几分自然的生机;烛光下,诗人独享这份宁静,心中或许有着别样的欢喜。
颈联“七千里外思乡邑,十二时中望帝京”,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和京城的深切思念。身处异乡的他,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京城的繁华景象。
尾联“愿布仁风满南极,还将远俗奏彤庭”,表达了诗人希望将仁德之风传播至边远之地,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边远地区的风俗习惯,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胸怀天下的志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又蕴含了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雷雨涨蛮江,水急浪掀簸。
高没大石矶,例不容鼓柁。
篮舆已江边,复返陟嵬砢。
欲寻昨宿处,路长计或左。
峰腰有人家,种类尽夷猓。
男妇足蹒跚,儿童身袒裸。
土屋集臭秽,笆篱悬果窳。
此岂非吾民,寄宿亦聊可。
煮茶良浑浑,炊饭粟颗颗。
杂然同一宫,牛羊鸡豕我。
献芹者何人,缁布将头裹。
长跪前致辞,谓我为民爹。
慰勉摩之去,独对山月坐。
无膏油奈何,且爇松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