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
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
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
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
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
梵宫岑蔚处,齐梁树犹绿。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
西原泉石佳,一赏亦云足。
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
车马为喧阗,焉能媚幽独。
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
这首诗描绘了兴福寺周边环境的静美与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首句"梵宫岑蔚处",以梵宫(佛寺)的深邃和山林的茂盛起笔,暗示出寺庙的庄重与自然的和谐。"齐梁树犹绿"则点明时间跨度,即使历经齐梁两朝,树木依然青翠,显示出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
"餐胜常如新,逢景不嫌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即使经常欣赏,也感到新鲜,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欣赏。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寺旁的西原泉石,认为即使一次欣赏也足以令人心满意足,体现了他的淡泊心境。
然而,"空潭已非昔,亭外鞓红簇"又揭示了时光变迁,曾经的宁静空潭如今可能被世俗的车马声所打破,热闹非凡。诗人感叹,这样的喧嚣怎能迎合他追求的幽静独处呢?
最后两句"人夸富贵花,我爱萧疏竹"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富贵的态度与自己对简朴自然之美的偏好,寓含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兴福寺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修短归大化,孰能究斯理。
嗟哉我良人,盛年委流水。
镜缺无复完,璧玼终致毁。
既乖偕老愿,讵忍不即死。
素帷暗空闺,青灯照孤寐。
欲鞠膝下儿,免作若敖鬼。
儿身幸已成,叨恩宰百里。
谅彼九京人,瞑目黄泉里。
共姜秉高节,柏舟以自矢。
陆母何独贤,千载蹈贞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