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煎出怕多烟。为焦翻取气还鲜。
玻璃片,轻轻隔,要氤氲,香在有无间。
莞中黄熟胜沉栈。忍教持向博山燃。
且藏取,箱奁内,待荀郎,薰透玉婵娟。
香魂煎出怕多烟。为焦翻取气还鲜。
玻璃片,轻轻隔,要氤氲,香在有无间。
莞中黄熟胜沉栈。忍教持向博山燃。
且藏取,箱奁内,待荀郎,薰透玉婵娟。
这首《翻香令》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煎煮香料的过程与意境,充满了对香气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句“香魂煎出怕多烟”,开篇即点出了香料的制作过程,通过“煎”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香料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香气。接着,“为焦翻取气还鲜”则进一步描述了在煎煮过程中,通过翻动香料以保持其新鲜的香气,避免过度加热导致香气流失。
“玻璃片,轻轻隔,要氤氲,香在有无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香料的香气比作在玻璃片上轻轻飘散的雾气,既表现了香气的轻盈与缥缈,也暗示了香气在若有若无之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莞中黄熟胜沉栈。忍教持向博山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香料在莞草中成熟后的香气远胜于沉香木的香气,表达了对莞草香料的高度赞誉。同时,“忍教持向博山燃”则流露出了一种对香料的珍惜之情,不愿轻易将其点燃,仿佛是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
最后,“且藏取,箱奁内,待荀郎,薰透玉婵娟。”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将香料妥善保存,等待特定的人(荀郎)来欣赏其香气,使玉质的女子(婵娟)被香气熏透,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分享。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香料制作技艺的精湛描绘,更蕴含了对生活美学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情感的细腻表达。
蝶魂欲栩,莺哢犹含。
尚是浅春候,未容红紫十分酣。
却喜君家,玉娥笑倚两三三。
判携侧帽,径乘短屐,来过街南。
满院横斜,一池清浅,正压雕檐。
尽消受、一生花癖,半世吟馋。
祇惜溪干,画桡斜阁面烟岚。
花知欲别,暗弹粉泪,故泥征衫。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黄絁新作瑶妃侣。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无一语。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想他墙内,新愁万缕。伊知否。
隔墙一般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