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堤春絮老,今张绪、只与六朝同。
怅远山不绝,乍迷屐齿,隔江相望,如在帘栊。
送行后,歌场销旧翠,浣女泣新红。
陶令素琴,晚风空袅,柳家长句,残月难工。
南华亭台好,娱清晷、屏际宝鸭香浓。
偏是梅天多雨,常阻邮筒。
想三影词成,银筝斜抱,四愁怀切,玉案轻笼。
无限断肠滋味,分付杯中。
芳堤春絮老,今张绪、只与六朝同。
怅远山不绝,乍迷屐齿,隔江相望,如在帘栊。
送行后,歌场销旧翠,浣女泣新红。
陶令素琴,晚风空袅,柳家长句,残月难工。
南华亭台好,娱清晷、屏际宝鸭香浓。
偏是梅天多雨,常阻邮筒。
想三影词成,银筝斜抱,四愁怀切,玉案轻笼。
无限断肠滋味,分付杯中。
这首《风流子·寄登子》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开篇“芳堤春絮老”,以春日堤岸上飘落的柳絮起兴,描绘出一幅春意渐逝、时光流转的画面,暗含着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今张绪、只与六朝同”一句,借历史人物张绪与六朝的对比,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怅远山不绝,乍迷屐齿,隔江相望,如在帘栊”几句,通过描写远山、屐齿、隔江相望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情感氛围,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送行后,歌场销旧翠,浣女泣新红”描绘了送别后的场景,歌女的歌声消散,浣衣女子的眼泪如新红般鲜艳,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接下来,“陶令素琴,晚风空袅,柳家长句,残月难工”几句,通过陶渊明的素琴、晚风、柳树长句和残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南华亭台好,娱清晷、屏际宝鸭香浓”则转而描绘了一处宁静美好的亭台,夜色中屏风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偏是梅天多雨,常阻邮筒”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梅雨季节常常阻碍了通信,象征着诗人与远方友人沟通的不便,也隐喻了情感的隔阂和距离感。
“想三影词成,银筝斜抱,四愁怀切,玉案轻笼”几句,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无限断肠滋味,分付杯中”则以酒为媒介,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愁思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有歌且勿发,有舞且勿盘。
歌发愁云阴,舞盘促岁年。
古来妾事主,百悲偿一欢。
劝君莫渡河,河伯欲娶妇。
采桑急蚕饥,送死藁砧手。
世故常多门,反覆无不有。
我欲竟此曲,此曲能摧城。
奉君一卮酒,假日聊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