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
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
江接潮头诸脉应,地连岗势一支来。
只今不假虚无事,别是春风歌舞台。
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
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
江接潮头诸脉应,地连岗势一支来。
只今不假虚无事,别是春风歌舞台。
这首诗名为《雨花台》,作者是宋代诗人周弼。诗中描绘了雨花台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苔藓和莎草覆盖的旧迹,唤起了对往昔僧人归来的回忆。诗人疑惑为何天降的灵雨不洗涤人间的苦难,暗示着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通过江潮与地势的描绘,进一步强调雨花台的地理特点,认为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天地灵气的交汇之处。最后,诗人表达出雨花台在当下的意义,即使没有神秘的背景,它仍然是春风轻拂、歌舞升平的舞台,寓意着生活的活力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细雨微风湖上亭,柳深荷密竞青青。
生平漫与形神接,客里孤游耳目醒。
题咏纷纭几诗板,画图零落半幽屏。
像祠只在荒墩外,小复舆篮更一经。
滕王阁上退之碑,徐孺祠中鲁直诗。
往客欠游常系梦,今行缘病复愆期。
霜彫南浦短长柳,云掩西山浓澹姿。
落照有情增我恨,晚风无力度帆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