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
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
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
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
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
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心境。
"拖紫腰金不要论"一句,通过对豪华装饰的拒绝,显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然态度,表明他对于贵族生活已经不再执着。
"便堪归隐白云村"则是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到一个远离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方去居住和修养。
以下两句"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这种心境。"名籍强金榜"指的是仕途上的荣誉和地位,而"花枝胜杏园"则是比喻自然的美好超越了人间的繁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则描绘了一种宴席上的奢侈场景。"绮席"和"羽觥"都是高贵的生活用品,而"国器"和"王孙"则代表了皇室或权贵家族。这两句诗意在强调,即使是在豪华的宴会中,所有这些奢侈的物品和尊贵的人物也都无法留住诗人的心。
最后两句"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赞美。"高眠"指的是安然无忧的睡眠,而"前贤"则是对古代那些选择隐居山林的人物的尊称。"争报春闱莫大恩"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朝廷恩惠的淡漠,即使是在春日里,人们都在争相报效以求得皇帝的赏识和恩赐,但诗人认为这些都不重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