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经筵论古今,花塼日上两三寻。
天颜有喜人知否,认得唐虞用意深。
学士经筵论古今,花塼日上两三寻。
天颜有喜人知否,认得唐虞用意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公庠的作品,名为《宫词(其一)》。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学士经筵论古今”,这里的“学士”指的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而“经筵”则是指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学术。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这些有智之士对历史的深入探讨和评价。
“花塼日上两三寻”,这里的“花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通常用来形容宫廷或高贵场所的庭院。而“日上两三寻”则描绘出阳光照耀下的庭院之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现代的八尺,即使我们无法精确计算,但可以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高度和壮观。
“天颜有喜人知否”,这句诗中的“天颜”指的是皇帝,而“有喜”则暗示着上位者对当前状态的满意。这里的“人知否”是对读者的提问,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这份喜悦背后的深意。
最后一句,“认得唐虞用意深”,诗人通过对古代圣君唐尧、虞舜的提及,表达了对他们治国理念之深远和智慧的赞赏。这里的“认得”意味着诗人不仅仅是了解,更是真正理解并赞同这份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今历史的讨论,对宫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古代圣君理念的赞颂,展现了诗人的深邃史识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匡坐百日晏,遨游风物迁。
一朝丹疏入,六载常在边。
中心不自分,生世宁有偏。
患无经济才,食禄何足专。
养马念驰逐,按剑思握权。
心若醉六籍,目若营八埏。
射书聊城将,问策安期仙。
推食不充饥,解衣难覆寒。
君子有所思,所思在仁贤。
风蒲低暑。见白羽带波,翻翻还住。
阑影摇人,簟文生梦,梦入藕花深处。
閒笑泛湖伯越,閒笑啼湘怀楚。
晚凉外,动忘机一曲,悠然琴趣。
休去寻钓艇,重理旧盟,草合垂虹路。
倚扇开襟,调冰脍玉,不问是谁宾主。
三十六梯明月,三十六陂秋雨。
戏招手,认青天片雪,飞来诗句。
留烟渲翠,借雾迷香,春意无限。
薄霭冥濛,吹上苔衣微泫。
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
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听屋角、午鸠频唤。
惆怅芳时,晴景难见。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
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
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