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不逐锦车还,望绝天南有汉关。
青冢易成兰麝土,紫台难作苧萝山。
空将春色归龙塞,岂有长城在玉颜。
才似少卿人更恨,相逢无计与刀环。
黄云不逐锦车还,望绝天南有汉关。
青冢易成兰麝土,紫台难作苧萝山。
空将春色归龙塞,岂有长城在玉颜。
才似少卿人更恨,相逢无计与刀环。
这首诗《汉关(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命运的感慨。
首句“黄云不逐锦车还”,以黄云比喻历史的尘埃,锦车象征着辉煌的历史进程,暗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不可逆转。接下来,“望绝天南有汉关”一句,点明了地点,将读者带入到遥远的南方边疆,引出对汉朝边防的思考。
“青冢易成兰麝土,紫台难作苧萝山。”这两句通过对比青冢(昭君墓)和紫台(指汉宫),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青冢易变为香料之地,象征着历史人物最终被遗忘;紫台难以在苧萝山重现,意味着辉煌不再。
“空将春色归龙塞,岂有长城在玉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春色归于边塞,象征着历史的循环与永恒;而长城在玉颜中消失,寓意着英雄美人终将逝去,历史的痕迹难以永存。
最后,“才似少卿人更恨,相逢无计与刀环。”以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之人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即使相遇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以及个人际遇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江湖易高风,六月寒㾕㾕。
中宵会急雨,凉意到衾枕。
颠披蒲苇乱,抑压乌鸢噤。
禾头欲生耳,树背各流沈。
不谓晡来霞,横拖半天锦。
初疑鸦翻晴,旋觉虹投饮。
晦明信难料,旸霁吾谁谂。
所思隔江水,笔力望徐沈。
十年一葛衣,肘见尚整衽。
想当风雨夕,忧国愿岁稔。
凄凉新丰邸,避湿几违寝。
何由语连床,共破秋气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