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参天焕曙霞,穹庐酒醴乐柔遐。
薰风五月偏含爽,湛露三巡共拜嘉。
万树参天焕曙霞,穹庐酒醴乐柔遐。
薰风五月偏含爽,湛露三巡共拜嘉。
这首诗描绘了万树园中晨光初照、霞光万道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如此美景中举行的盛大宴会的欢乐氛围。诗人通过“万树参天焕曙霞”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与朝阳交相辉映的壮观画面,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活力。接着,“穹庐酒醴乐柔遐”则将视线转向宴会场景,穹庐代表蒙古族的传统居住方式,酒醴则是美酒佳酿,乐声悠扬,远播四方,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热烈的庆祝气氛。
“薰风五月偏含爽”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薰风”这一意象,即温暖而略带香气的微风,来描述五月时节的宜人气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舒适环境。“湛露三巡共拜嘉”则描绘了宴会中举杯敬酒、共祝吉祥的温馨场面,通过“三巡”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宴会的隆重,也暗示了宾客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宫廷宴会上的盛况,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和民族交融的和谐景象。
人各持一心,心各主其事。
显晦道本同,语默理无二。
鲁男深闭门,柳公置怀次。
凁水时拒妾,东山日携妓。
伯夷耻周粟,太公赞周治。
严陵戏横足,尼父肃屏气。
辟佛闻韩公,押僧见苏氏。
闭门著道德,历国说仁义。
汲黯摅直忠,陈平弄奇计。
独醒沈汩罗,盗饮卧邻地。
谁适更谁莫,谁非更谁是。
君子何必同,亦仁而已矣。
南海庙前波罗蜜,灵根元自西域持。
扶疏耸拔如青盖,结为硕果何累累。
金刀剖之索蜜渍,一片入口沉痾离。
我闻楚王渡江得萍实,剖而食之甜如蜜。
当初不是儿童谣,孔子纵圣焉能识。
波罗虽珍谁汝嘉,年年结果不开花。
想当移来天上槎,曾否见识于张华。
波罗蜜,波罗蜜,伊谁作贡献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