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野非希膏雨时,晚晴千嶂霁光披。
雪飞几点浑无冷,云敛一空旋放曦。
应是山灵技毕献,得教春景览靡遗。
所欣在此不在此,东作方兴暖更宜。
润野非希膏雨时,晚晴千嶂霁光披。
雪飞几点浑无冷,云敛一空旋放曦。
应是山灵技毕献,得教春景览靡遗。
所欣在此不在此,东作方兴暖更宜。
这首诗描绘了晚晴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首句“润野非希膏雨时”巧妙地将雨水的滋润与稀有的珍贵联系起来,暗示了这场雨的难得与珍贵。接着,“晚晴千嶂霁光披”一句,通过“千嶂”和“霁光”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川图景,在夕阳的映照下,山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景象壮观而宁静。
“雪飞几点浑无冷,云敛一空旋放曦”则进一步渲染了晚晴的氛围。雪花在空中飘落,却并未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反而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云朵逐渐散去,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这一过程充满了动态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应是山灵技毕献,得教春景览靡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仿佛是山神特意为春天准备了这份礼物,让春天的景色无处不在,无一遗漏。最后,“所欣在此不在此,东作方兴暖更宜”则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在这里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但真正的喜悦或许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预示着新的生命与希望正在萌发,温暖的阳光更加适宜万物生长。
整首诗通过对晚晴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镜流换眼,避旧约、丳湖叠舸。
听水乐空岩,烟禽深竹,如唤缘流客坐。
往日词仙寻秋地,有顾影、惊鸿来堕。
曾梵夹写名,唐诗摘句,等闲功课。无那。
维摩病侣,松根长卧。
问丈室飞花,悤悤何事,收拾人天净果。
拥髻因依,倚声幽款,赢得定中香火。
残雁外,瑟瑟芦风渐起,送神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