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雷峰三月三首·其二》
《雷峰三月三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迟迟春日醉松门,生趣翻从世外存。

七十老翁初入寺,八年慈衲望孤村。

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

一上峰头占海气,越王台畔黑云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松林中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老僧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迟迟春日醉松门”以“醉”字生动地表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与柔和,仿佛春日的阳光在松林中沉醉,营造出一种慵懒而惬意的氛围。接着,“生趣翻从世外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认为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往往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得以体现。

“七十老翁初入寺,八年慈衲望孤村”两句,通过老僧的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淀。老僧初入寺庙,可能意味着他正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而“八年慈衲望孤村”,则暗示了他在寺庙中度过了漫长的时间,或许是在期待着某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或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后半部分“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春风轻拂,柳枝随风摇曳,仿佛在捕捉烟雾的颜色;雨水过后,江潮上涨,石头上的痕迹被水迹覆盖,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最后,“一上峰头占海气,越王台畔黑云屯”则将视角提升至更高的境界。登上山峰,可以感受到海的气息,预示着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而“越王台畔黑云屯”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即将到来的变化或挑战,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老僧生活、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浣溪沙.夏景

研匣尘侵新燕飞。槐荫正转午风微。

未教炎暑上罗衣。

细草念春心似梦,落花随水意如归。

红香黛喜在蔷薇。

(0)

法驾导引.四首·其四

东华录,东华录。曾作散花来。

凉月无尘鸾鹤梦,残香有恨凤凰台。劫后辨馀灰。

(0)

菩萨蛮·其三

画阑干外丝丝雨。落花赚得人无主。帘底二分春。

春愁占一分。银筝楼下语。恻恻鸳鸯柱。

恩怨不分明。卿卿无那情。

(0)

祝英台近

烛花明,锦幛暖,薄醉罢瑶席。

说道春寒,今夜早将息。

待侬唤了红儿,掌灯送去,恐门外、黄昏天黑。

苔痕碧,一片疏雨微云,月斜画廊湿。

闲立瑶阶,细嚼杏花涩。

思量酒意如云,十春欢如梦,已残漏、五更轻滴。

(0)

醉太平

欢成恨成,钟情薄情,算来都是飘零,真不分不明。

酒醒梦醒,风声雨声,一更听到三更,又四更五更。

(0)

松筠庵即席唱和诗·其一

短屐冲泥雨后寻,松筠成荫古庵深。

千秋高节杨公在,输与诗人赞诵音。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