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葛洪家,遗履轩前尚种花。
邓岳早能参妙契,也从勾漏觅丹砂。
罗浮山下葛洪家,遗履轩前尚种花。
邓岳早能参妙契,也从勾漏觅丹砂。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的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道家文化的气息。首句“罗浮山下葛洪家”,点明了地点与历史人物葛洪的关联,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与罗浮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次句“遗履轩前尚种花”,通过“遗履轩”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遗世独立的氛围,同时“尚种花”则透露出主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邓岳早能参妙契”,提到邓岳,可能是指另一位与道教文化相关的名人,暗示着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修道之士聚集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从勾漏觅丹砂”,勾漏山是古代炼丹的重要地点,这里的“觅丹砂”不仅指寻找丹药,更象征着寻求精神上的修炼与升华。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
尺楮眇千里,长江浸横翠。
画家杂云烟,惝恍徒意会。
苟或森三尺,便若俗子对。
此画格律严,兴寄独超迈。
洗眼映窗明,妙处乃不昧。
流泉见原委,著屋分向背。
推车度危桥,指路向关隘。
轻舟最渺茫,浦屿如有待。
山棱瘦露骨,汀洲横若带。
木叶黄欲脱,秋容俨然在。
霜馀无片云,历历数沙界。
搜寻目力疲,欲赋无可柰。
近山才四寸,万象纷纳芥。
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
群贤俱诗豪,世代不同处。
安得寒林中,联镳睇相语。
谁欤创妙意,臭味无今古。
吾闻顾陆辈,寓意或如许。
桃李并芙蓉,雪中蕉叶吐。
元师师老融,淡墨扫风雨。
作此寄攻愧,归兴渺烟渚。
旧六今则七,未知果谁与。
我欲从之游,讵敢厕俦侣。
画我往执鞭,欣为李君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