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水不上天,旱魃形狰狞。
小民惧无岁,嚣然遂不宁。
抚之失其道,何以销未萌。
奉诏起循吏,精祷格皇灵。
化雨应时来,枯禾尽回生。
发粟宥其愚,众庶歌欢腾。
天人相感召,斯理洵可凭。
滦水不上天,旱魃形狰狞。
小民惧无岁,嚣然遂不宁。
抚之失其道,何以销未萌。
奉诏起循吏,精祷格皇灵。
化雨应时来,枯禾尽回生。
发粟宥其愚,众庶歌欢腾。
天人相感召,斯理洵可凭。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带来的灾难以及雨水降临后的喜悦。开篇以“滦水不上天,旱魃形狰狞”形象地展现了干旱的严重性,接着“小民惧无岁,嚣然遂不宁”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担忧和不安。诗人通过“抚之失其道,何以销未萌”表达了对治理方法的思考,随后“奉诏起循吏,精祷格皇灵”展现了官员们为求解救而采取的行动。
“化雨应时来,枯禾尽回生”生动描绘了雨水如及时雨般滋润大地,让干枯的庄稼得以复苏。最后,“发粟宥其愚,众庶歌欢腾”表现了政府发放粮食宽恕民众无知的行为,使得百姓欢欣鼓舞。整首诗通过自然现象与社会民生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官民关系的重要性。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