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婵娟。
起来自擘纱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
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婵娟。
起来自擘纱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欣赏明月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野性平生惟爱月"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个性和喜好,他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唯一钟爱的是月亮。这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月亮的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新晴半夜睹婵娟"进一步渲染了月亮的美好和诗人的赏月情景。这里的“新晴”指的是天气刚刚放晴,云层散去后的明朗夜空,而“半夜”则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寂寞的氛围。“睹婵娟”则形容了月亮圆润、柔和的光泽,诗人在深夜之中独自欣赏这份美景。
"起来自擘纱窗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起身推开窗户的情形。“起来”表明诗人的行动,“自擘”则强调了诗人亲自动手,而“纱窗破”则是对月光照射进室内的美妙描述,月光如同轻纱一般渗透进来,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恰漏清光落枕前"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月亮之间的亲密。这里的“恰漏”意味着时间恰好到达,而“清光落枕前”则是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睡眠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赏月场景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享受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峰迥留深隐,天清袭素袍。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
树挂栖厓鸷,藤悬饮子猱。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木客吟时共,山樵弈处遭。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
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
左招玉斧饮,右揽赤松遨。
空色收寥廓,虚声起绎骚。
弹琴遗古散,载酒棹轻舠。
遂向图中见,谁能世外逃。
乘槎几月至,一泛九秋涛。
静中有真趣,非弦亦非琴。
耿耿方寸间,千年有遗音。
手植庭下兰,奇香惬幽寻。
独处谁晤语,有酒还自斟。
西山蕨薇多,长往夙所钦。
尘迹尚淹留,低回愧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