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妙语方知》
《妙语方知》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古风

佛与祖师言,拈花示痴子。

我今发此谈,何言颠倒尔。

当人自天真,譬之秋潭水。

一物著不得,岂用安名字。

切莫向其中,认之还不是。

不见须菩提,空空达彼彼。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比喻和直接陈述,探讨了真理的本质和认知的误区。诗中“佛与祖师言,拈花示痴子”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拈花微笑”,象征着智慧的传递和理解的微妙。接下来,“我今发此谈,何言颠倒尔”表明诗人要揭示的是一种对真理认识上的颠倒,即人们在追求真理时可能陷入的误区。

“当人自天真,譬之秋潭水”将人的本性比作清澈的秋潭水,强调了自然本真的重要性。接着,“一物著不得,岂用安名字”指出任何外在的附加或概念化都会遮蔽真相,如同在水中投下石子,扰乱了水面的平静,无法真正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切莫向其中,认之还不是”告诫读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深入本质去理解。最后,“不见须菩提,空空达彼彼”引用了佛教中著名的僧人须菩提的故事,强调了通过空性的智慧来达到对一切事物的深刻理解,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宁静和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感知和概念化的思考,去体验和领悟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达到一种更为深刻和真实的认知状态。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观濂洛关闽诸君子遗像

平生习迂僻,人物常怀古。

自从尧舜来,历历固可数。

降兹秦汉下,无才继邹鲁。

伟哉宋德隆,夫子生四五。

日月丽中天,远近曷不睹。

人心一返正,斯道朗以溥。

嗟我小子愚,私淑岂小补。

偶从黄卷中,瞻像慰渴慕。

因像以求心,益自陶莽卤。

不及犹恐失,谁知此心苦。

会当写斯图,顷刻恒敬负。

(0)

题夏太常竹

冉冉云烟堕墨池,隔窗疏影弄参差。

清卿老去风流在,得见当年第一枝。

(0)

春日漫兴

吟怀默默唤愁生,旧赏新游总未成。

燕子不来春欲暮,萧然又过一清明。

(0)

昨者候问尝以不作诗奉戒归途欲联数语驰上未果也明日使来复辱和章岂谬言不足信耶抑兴到落笔自不为劳耳辄复借韵一首以终致鄙意

先生晏卧读书窗,孤负新醅发旧缸。

寒极不禁挥健笔,夜深犹为拥清釭。

聊将卷帙销馀闷,却任歌词叠故腔。

药裹欲劳丹灶一,诗筒空报玉盘双。

心旌漾漾还增剧,愁绪纷纷亦转庞。

最爱虚檐明月上,惯闻高阁暮钟撞。

长时病榻凭谁遣,今日诗坛拟自降。

瘦骨秪怜头戴笠,渴怀终慰梦吞江。

气钟岳麓山灵閟,派出长沙水势淙。

一代才华烦郑重,少年功业在经邦。

(0)

宿昌平刘谏议新祠

下马来寻谏议祠,一龛初自学东移。

英风合并乾坤久,义举宜令远近知。

兴废有因怜旧事,往来无补费新诗。

临风再诵匡时策,古道何人继色丝。

(0)

送阁老商先生休致归严

圣主恩深太宰还,亲承优诏下天关。

重来正作三朝相,蚤退仍登一品班。

鼎和盐梅元济世,云成霖雨却归山。

丈夫出处应如此,不在严陵一钓间。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