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云烟堕墨池,隔窗疏影弄参差。
清卿老去风流在,得见当年第一枝。
冉冉云烟堕墨池,隔窗疏影弄参差。
清卿老去风流在,得见当年第一枝。
这首明代倪岳所作的《题夏太常竹》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墨池中的倒影,以及窗外竹影的参差错落之美。诗中运用了“冉冉”、“堕墨池”、“隔窗”、“疏影”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光影变化。
“冉冉云烟堕墨池”,开篇即以“冉冉”形容云烟轻柔缓慢地飘落,巧妙地将云烟与墨池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描绘了竹影在水面上的倒映,也暗示了竹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隔窗疏影弄参差”,进一步描述了竹影透过窗户,于室内空间中舞动的情景。这里的“疏影”既指竹叶稀疏的光影,也暗喻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弄参差”一词,诗人赋予了竹影动态感,仿佛它们在室内空间中自由舞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清卿老去风流在”,这一句借用了“清卿”(清雅之士)的形象,表达了即使竹子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其风骨和魅力依然不减。这里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更寓意了人应如竹一般,无论年岁如何变迁,都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姿态。
“得见当年第一枝”,最后一句则以“第一枝”作为点睛之笔,不仅强调了竹子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这句话暗示了竹子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纯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及其光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格的崇尚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咏物诗中的佳作。
数日无酒饮,閒居谁与娱。
岂惟情怀恶,颇觉文字枯。
乃知古贤达,饮酒恒有道。
陶然乘运化,混混忘机巧。
举世桃李花,松柏摧为薪。
泰华忽破碎,枭獍称鸾麟。
如何今之人,有酒不肯饮。
颦蹙终其身,岂不愚亦甚。
旅寐不能旦,披衣坐床帷。
屋角晓色动,鸟鸣已多时。
起坐出庭际,云物正华滋。
残雪未尽消,群山郁参差。
即此念故园,焉得不怀思。
岂曰无尊酒,足以欢相持。
矧属岁运周,返驾固其宜。
理策望前路,揖君从此辞。
穷檐有稚子,但讶归来迟。
问古今,閒愁有几,长与秋来相惹。
到月暗、梧桐疏影。木叶泠泠初下。
便遣清宵,都无万感,犹自难消夜。
偏旁砌、侧近西窗,冷絮閒叨,不管残镫花灺。
从伊谁,问知幽恨,长在眉梢萦挂。
似诉风凄,如悲露冷,斗转银河泻。
莫念人幽悄,殷勤特相慰藉。
不分明,伤心句里,听得又还争差。
待拥孤衾,灭镫塞耳。可放离忧罢。
未多时更被,荒鸡数声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