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绿未稠,东郊春已暮。
农夫荷锄笠,连阴未成雨。
昨约蒲涧行,颇作沾濡惧。
届晨乃开霁,杲日方东吐。
轩骑出城闉,干旌入深树。
登顿古殿旁,偪侧缘溪路。
风泉递清响,竹石通微步。
神仙渺何所,前贤表遗句。
尚忆征战初,经年六师驻。
樵苏落榱桷,高垒隳陵墓。
孤寺独岿然,文章有灵护。
佳辰及兹游,赏心亦云具。
布席榕阴移,飞觞玉醪注。
歌吟杂谐谑,脱略披情愫。
宾主一代才,登高各能赋。
白雪岂曰酬,青云期可附。
野草绿未稠,东郊春已暮。
农夫荷锄笠,连阴未成雨。
昨约蒲涧行,颇作沾濡惧。
届晨乃开霁,杲日方东吐。
轩骑出城闉,干旌入深树。
登顿古殿旁,偪侧缘溪路。
风泉递清响,竹石通微步。
神仙渺何所,前贤表遗句。
尚忆征战初,经年六师驻。
樵苏落榱桷,高垒隳陵墓。
孤寺独岿然,文章有灵护。
佳辰及兹游,赏心亦云具。
布席榕阴移,飞觞玉醪注。
歌吟杂谐谑,脱略披情愫。
宾主一代才,登高各能赋。
白雪岂曰酬,青云期可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对菖蒲涧的一次游览。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郊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首句“野草绿未稠,东郊春已暮”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象,野草虽已绿意盎然,但春天的气息已渐渐消逝。接着“农夫荷锄笠,连阴未成雨”则展现了农夫劳作的场景,他们手持锄头,戴着斗笠,在连绵的阴雨中耕作,预示着雨水的不足。
“昨约蒲涧行,颇作沾濡惧”表明诗人与友人曾约定前往菖蒲涧,心中对可能遇到的湿滑天气感到担忧。而“届晨乃开霁,杲日方东吐”则描述了清晨天气转晴,阳光从东方升起的情景,预示着好天气的到来。
“轩骑出城闉,干旌入深树”描绘了豪华的车辆从城门驶出,旗帜随风飘扬,进入茂密的树林中,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派。接下来“登顿古殿旁,偪侧缘溪路”则描绘了诗人一行人在古殿旁、沿着溪流的小径行走的场景。
“风泉递清响,竹石通微步”通过声音和脚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神仙渺何所,前贤表遗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和对未知世界的遐想。
“尚忆征战初,经年六师驻”回忆起战争初期,军队长期驻扎的情景,“樵苏落榱桷,高垒隳陵墓”则描绘了战争破坏的景象,树木被砍伐,高大的壁垒被摧毁,古老的墓地也被破坏。
“孤寺独岿然,文章有灵护”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寺庙依然屹立不倒,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守护者。最后“佳辰及兹游,赏心亦云具”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览的满意之情,“布席榕阴移,飞觞玉醪注”描绘了在榕树下设席饮酒的场景,“歌吟杂谐谑,脱略披情愫”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愉快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宾主一代才,登高各能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白雪岂曰酬,青云期可附”则是诗人对未来希望和追求的表达,寓意着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更高的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菖蒲涧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老来为腹不为目,薄饭盘蔬亦云足。
成年准拟薇蕨甜,那计人间有粱肉。
二月三月春已深,灵山土肥皆去寻。
长茎短刺挂萝檐,出市不直三数金。
随流扬波净挼洗,芼以姜盐付铛耳。
生柴带叶旋抽添,糟莩旷沈时染指。
晨光破甑炊浮浮,稻香菜软吾何忧。
人可以食鲜知味,请听以气专致柔。
有酒勿惮饮,触事醉则休。
风物既闲美,何为不来游。
斜川眇千载,渊明岂常流。
疏年记时日,依湍对鲂鸥。
偶然值邻曲,崎岖想经丘。
吾生亦老矣,怀古谁与俦。
但笑勿悲鸣,百句无一酬。
兹辰过霞山,又可绝口不。
却怪和陶者,儋崖圣同忧。
遥遥二子心,妙处未易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