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朵花,并叙》
《三朵花,并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漫烝砂。

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

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好事家。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生活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与生命态度的思考。

“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漫炭砂。”这里,“学道”指的是追求道德或精神境界的修炼,“鬓已华”则是形容岁月匆匆,头发斑白。诗人表达了即便是一直在寻求道德的修养,但终究未能达到预期的成就,反而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这两句诗转换了语境,诗人提议在归来的途中暂且休息,享受片刻宁静。这里的“一宿觉”暗示了一种对现世生活的珍惜,“未暇远寻三朵花”则是表现出对于美好事物并不强求,只愿意接受身边简单而自然的美。

“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动物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平和与谨慎。瓶中的鸟儿和井中的蛇,都让诗人产生了一种保护之心,体现出他对于生灵的关怀。

“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好事家。”在这最后两句中,“画图”可能是指某种形象或肖像,“先生面”则是对智者、学者的尊称。诗人似乎是在询问那些懂得鉴赏真理与美好的“好事家”,即有见识的人们。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豁达和自在,同时也透露着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简单之美的欣赏。通过这短短的几行诗句,诗人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玩斋前菊

高秋玩佳菊,繁采照前除。

似粟金无算,为裳鹄有馀。

不甘兴薏谤,长免共兰锄。

为尔浮樽酒,非邀栗里舆。

(0)

咏西湖上寄颍州相公

湖边烟树与天齐,独爱湖波照影时。

崖蒋渚蘋春披靡,佛楼僧阁暝参差。

相君万一来湖上,手弄潺湲更忆谁。

(0)

赠通教大士善升

此心通妙法,他劫侍尊颜。

水月何尝动,烟云相与閒。

香浮经叶暗,霜点颔髭班。

施宝上人往,衔花谷鸟还。

梵潮鸣夜浦,天柱落秋山。

句偈聊持赠,非缘文字间。

(0)

嵇中散画像

彼美云章子,翛然天外情。

凝眉逐层翥,俯手散馀清。

霄迥心逾远,徽迁曲暗成。

千秋想萧散,方觉绘毫精。

(0)

盛谏议赴维扬

汉家规地遍青蒲,绣扆恩深拜命初。

朱画车轓频出守,仙移院额别修书。

贡图星橘兼苞柚,宴箸金齑和鲙鱼。

奉计不应三满岁,荷囊法许从雕舆。

(0)

望仙亭书所见·其一

危轩冠层堞,永日付登临。

寒雁犹能阵,乔柯自不林。

溪流横趣岛,樵路侧依岑。

西北虽堪望,浮云易作阴。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