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鸟呼风金粟堆,曲江宫殿委荒苔。
是非谁办笔褒贬,鸿燕屡惊春去来。
偃月人今奸骨朽,浣花翁未醉眉开。
吟君诗罢登山崦,立尽斜阳尚懒回。
野鸟呼风金粟堆,曲江宫殿委荒苔。
是非谁办笔褒贬,鸿燕屡惊春去来。
偃月人今奸骨朽,浣花翁未醉眉开。
吟君诗罢登山崦,立尽斜阳尚懒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荒凉废弃的景象。开篇“野鸟呼风金粟堆,曲江宫殿委荒苔”两句,通过野鸟的叫声和金色的谷物堆积,以及被荒草覆盖的宫殿,勾勒出一幅自然界与人造建筑并存却又各自沧桑的画面。接着“是非谁办笔褒贬,鸿燕屡惊春去来”两句,则是说评判世事的是非的人已不再,而燕子在春天来临时频频惊飞,这里通过燕子的动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偃月人今奸骨朽,浣花翁未醉眉开”两句,描写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偃月者,指月下独酌之人,这里化用了古代隐士的意境,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而“浣花翁”,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称呼,“未醉眉开”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最后,“吟君诗罢登山崦,立尽斜阳尚懒回”两句,是说在吟咏朋友的诗歌之后,诗人登上山丘,站在那里直到夕阳西下,都还不愿意回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宫殿、野鸟鸿燕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等的描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念过去、享受自然之美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