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赠从兄阆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事物的一种怅惘和无奈,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怅望人间万事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种种违背期望的事情感到心绪难平。紧接着,“私书幽梦约忘机”则透露出诗人通过写作和沉浸在幻想中来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内心的安宁。
接下来的“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描绘了一幅恬静的自然景象,其中“荻花村里”的“荻花”常见于水边,而“鱼标在”则指的是鱼跃浪花之处;“石藓庭中”则是庭院里长满了苔藓,隐约可见鹿留下的足迹。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赏和向往。
“幽径定携僧共入”表明诗人有与僧侣一同漫步于幽静小径中的愿望,寻找心灵的宁静。紧随其后的“寒塘好与月相依”则是对夜晚独处时光的享受,寒塘即冷清的小溪,与明亮的月光相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最后,“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与世俗纷争的排斥和批判,同时也强调了对自己内在情感世界的保护,不愿意让这份宁静受到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精神寄托之地的追求。
且说罗浮,自从石洞,水帘以还。
是向时景泰,初来卓锡,旧家勾漏,曾此修丹。
药院空存,铁桥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坛。
飞云顶,在石桥高处,杳霭之间。山前。拾得清闲。
也分我烟霞数亩宽。
自竹桥人去,青莲馥郁,柴门闭了,绿柳回环。
白酒初篘,清风徐至,有桃李时新饤几盘。
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