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罗浮,自从石洞,水帘以还。
是向时景泰,初来卓锡,旧家勾漏,曾此修丹。
药院空存,铁桥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坛。
飞云顶,在石桥高处,杳霭之间。山前。拾得清闲。
也分我烟霞数亩宽。
自竹桥人去,青莲馥郁,柴门闭了,绿柳回环。
白酒初篘,清风徐至,有桃李时新饤几盘。
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
且说罗浮,自从石洞,水帘以还。
是向时景泰,初来卓锡,旧家勾漏,曾此修丹。
药院空存,铁桥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坛。
飞云顶,在石桥高处,杳霭之间。山前。拾得清闲。
也分我烟霞数亩宽。
自竹桥人去,青莲馥郁,柴门闭了,绿柳回环。
白酒初篘,清风徐至,有桃李时新饤几盘。
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
这首词描绘的是罗浮山的美景和隐逸生活。开篇描述罗浮山的石洞、水帘,以及历史上的道教活动,如卓锡修丹。接着,作者感叹药院与铁桥依旧,但人事已非,只有朱仙朝斗坛在云雾缭绕中显得神秘。飞云顶高耸,环境清幽。
"山前拾得清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尘世的超脱。竹桥、青莲、柴门、绿柳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反映出作者的隐居生活。词中提到的白酒新篘、清风徐至,以及桃李满园的景象,都充满了诗意和生活的乐趣。
结尾处,作者直接表达出对这种神仙般快活生活的向往,反问“做甚时官”,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罗浮山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婆娑老柳,眼底长亭路。
不见玉骢归,见西风、乱鸦无数。
关山万里,一片冻云横,憔悴损,旧时腰,漫忆临风舞。
长条踠地,岁岁花朝雨。
重过画桥阴,感凋年、有如此树。
黄金散尽,斜照上荒台,春信远,野波寒,隐隐哀笳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