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
《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

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

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

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

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

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0)
注释
满湖:整个湖面。
骤雨:突然的大雨。
跳珠:像跳跃的珍珠。
圆荷:圆形的荷叶。
堂上:厅堂内。
槛前:栏杆前。
东山谢守:指东晋名臣谢安。
高歌:高声歌唱。
黄花:菊花。
高宴:盛大的宴会。
竹枝苦怨:竹枝含悲。
琵琶多泪:琵琶声中带泪。
眼中物是:眼前的景象。
日边人:远方的人。
隋河:古代河流名。
伤心雾霭:令人伤感的雾气。
翻译
满湖的高大柳树在风中摇曳,我静坐欣赏突如其来的湖面暴雨。
雨滴如跳跃的珍珠,洒落在洁白的荷叶上,使它们翻倒,轻盈的鸥鸟也被惊飞。
厅堂内凉意渐生,栏杆外的暑热消退,衣裙随风凌乱。
想象那东山的谢公,头戴纶巾手持羽扇,高声歌唱,身影出现在半空中。
想必还记得去年此时,我们曾在黄花盛开的宴会上狂放吟诗。
竹枝仿佛含着苦涩的哀怨,琵琶声中流露出许多泪水,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已两鬓斑白。
常常害怕回家时,眼前的一切依旧,而远方的人却已远离。
望着隋河两岸的迷蒙雾气,心中充满离愁,这离别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鉴赏

这首《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通过对满湖高柳、骤雨、圆荷、轻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夏日雨后图景。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跳珠溅玉”形容雨点打在水面的晶莹剔透,“圆荷翻倒”则显出风雨的力度,而“轻鸥惊散”则寓言了词人心中的不宁。

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堂上凉生”、“槛前暑退”暗示了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借“罗裾凌乱”暗喻了情绪的波动。他以东晋名士谢安自比,表达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下片回忆去年的菊花宴,借“狂吟司马”、“黄花高宴”寄托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尤其是“新年鬓换”揭示了时光荏苒,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词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担心自己远离朝廷,物是人非,心中充满离愁别绪。他遥望隋河,只见一片雾霭,这伤心的景象让离别之情更为凄切,令人断肠。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书边事四首·其三

未得君王丈二殳,人人能说扫穹庐。

防边谁上方城略,筹国曾无平准书。

四出征兵飞赤白,再言加赋算锱铢。

东夷未靖中原动,只恐殷忧不易除。

(0)

双调南乡子

庭院雨痕收。侵晓珠帘乍上钩。

红雪装成香世界,悠悠。不是凝妆独倚楼。

回首忆前游。铸错何须说九州。

月地云阶无限感,休休。万点春痕洗旧愁。

(0)

夏日田家四首·其三

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

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

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

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

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

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

(0)

太仓除夕席上呈友人

频年惬远游,岁晚独牵愁。

底事故乡泪,偏当今夜流。

柔风将报柳,残烛更明楼。

君醉且休别,同予送晓筹。

(0)

阅中右所盐场

牙旌西驻小沙河,结队争看碧玉珂。

万灶晴烟云自减,六花雄阵雪初多。

作盐漫笑和羹手,拊髀谁挥指日戈。

匹马长鸣应有意,健儿新挽武刚过。

(0)

林宗伯见示春曹即事诗依韵奉答·其一

纶扉重入几星霜,此地相传有病坊。

中使频来催拟旨,门官随到报升堂。

虚言政事归三府,但见文书列两房。

昼漏已沉初下直,看移日影下宫墙。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