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
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
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
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
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
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
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
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
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
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
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
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
这首明代诗人张名由的《夏日田家四首(其三)》描绘了夏日清晨农夫的生活场景。首句“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展现了农人早起在简陋茅屋中简单进食,鸡鸣声犹带清晨的凉意。接着,“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写农夫提起衣裳,踏上田间小路,扛着农具,神情自得其乐。
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转折,揭示了农事的艰辛:“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豆苗生长缓慢,阴云密布预示着可能的风雨,暗示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担忧。最后一句“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形象地描绘了风雨突至,农夫急忙赶回家,走过摇摇欲坠的小桥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进一步渲染了雨势之大和作物生长的困难,而“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则以自然景象收尾,通过戴胜鸟的降落和女桑树上长长的枝条,寓言般地表达了生活的不易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田家的生活,既有田园风光,又流露出农人的辛劳与期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记北人骑屋,看龙首、许仲元。
自拥节来归,持荷直上,谁与争先。
好官到头做彻,些儿欠缺便徒然。
我爱庆元龙首,当春不逐时妍。
人生天地两仪间。
且住百来年。
数初度庚寅,未来甲子,尽自宽闲。
太平竟须公等,终不成、造物谩生贤。
拓取面前路径,著身常要平宽。
记薰风殿上,曾当暑、侍君王。
看绛服临轩,白袍当殿,流汗翻浆。
今年诏书催发,趁槐庭、初夏午阴凉。
瘦马行时腊雪,叠猿啼处年光。
大科异等士之常。
难得姓名香。
叹陋习相承,驹辕垂耳,麟楦成行。
平生学为何事,到得时、遇主忍留藏。
看取杏花归路,身名浑是芬芳。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
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余年。
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问梅花月里,谁解唱、小秦王。
向三叠声中,兰桡荃棹,桂醑椒浆。
明朝濮渝江上,对暮云、平野北风凉。
准拟八千里路,破除九十春光。
砚涵槐影漾旗常。
披拂御炉香。
念人世难逢,玉阶方寸,陛楯颜行。
休言举人文字,系一生、穷达与行藏。
凡卉都随岁换,幽兰不为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