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万马来,势欲冲夜枕。
志士足多感,坐起安得寝。
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湖湘凑远浸,巴蜀动馀淰。
谁令限南北,汹怒欲相谂。
落落弭兵心,于今成贝锦。
荐玉期捧盘,堕甑如拾沈。
尊中有琼花,明朝且轰饮。
江声万马来,势欲冲夜枕。
志士足多感,坐起安得寝。
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湖湘凑远浸,巴蜀动馀淰。
谁令限南北,汹怒欲相谂。
落落弭兵心,于今成贝锦。
荐玉期捧盘,堕甑如拾沈。
尊中有琼花,明朝且轰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江水的壮阔景象时的复杂情感。首句“江声万马来,势欲冲夜枕”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江水奔腾不息的气势,仿佛千军万马在夜幕中呼啸而来,试图冲击着诗人的枕头,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动态画面。
接着,“志士足多感,坐起安得寝”表达了诗人作为志士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带来的内心波动,使得他难以入眠。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对现实的思考。
“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打风吹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冷。这里的“透骨寒凛凛”更是将这种感觉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
“湖湘凑远浸,巴蜀动馀淰”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描绘了湖湘与巴蜀地区的景象,通过“凑远浸”和“动馀淰”的动态描写,展现了这些地区与江水的交融与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谁令限南北,汹怒欲相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似乎在问:是什么力量限制了自然的流动,使得它变得如此汹涌愤怒?这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有对社会束缚的隐喻。
最后,“落落弭兵心,于今成贝锦。荐玉期捧盘,堕甑如拾沈。尊中有琼花,明朝且轰饮”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达。通过“弭兵心”、“荐玉捧盘”、“堕甑拾沈”、“琼花轰饮”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释怀。这里的“琼花轰饮”尤为生动,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即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复杂思绪,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寻春曾踏姑苏市,万紫千红满花肆。
何处更誇婪尾春,鼠姑鹿韭无名字。
今年牡丹当昼开,三百六十红楼台。
酿花滤酒年年熟,叩户游人日日来。
牡丹开尽春零落,闻道君家好红药。
也须扶杖走一看,东风病我春游脚。
鹧鸪一啼行奈何,美人共笑跛前却。
园丁跣足摇仓琅,数朵妖姿分绰约。
正逢佳客得尽欢,不使名花供独酌。
老去浑忘溱洧游,恐君相赠犹相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