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空阶细雨。牵引出、千思万虑。
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声琼语。
如向我、愁人悲诉。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
未补敝裘,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萍踪何处。
恨不向、西风化羽。
夜半空阶细雨。牵引出、千思万虑。
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声琼语。
如向我、愁人悲诉。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
未补敝裘,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萍踪何处。
恨不向、西风化羽。
这首《剔银灯·夜雨》由清代词人陈璘(兰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雨中的思绪与情感。
开篇“夜半空阶细雨”,点明时间与环境,夜深人静,细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牵引出、千思万虑”,暗示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句,通过描写厨房的景象,暗喻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即使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妇人,也难以在困境中找到解决之道,字煮本是比喻,此处却无法实现,进一步强化了生活的艰难。
“几声琼语,如向我、愁人悲诉”则将自然界的雨声拟人化,仿佛是雨滴在诉说着愁人的忧伤,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描绘了竹林与幽草在雨中的景象,竹子的飕飕声与草的生长,都成为了愁绪的伴奏,难以消散。
“未补敝裘,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一句,直接点明了生活的贫困,主人公连最基本的衣物都无法保暖,生活之苦可见一斑。
最后,“萍踪何处,恨不向、西风化羽”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希望能在西风中化为飞鸟,摆脱困境,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首词通过对夜晚雨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云涛霜巘正峥嵘,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频寄老书生。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
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
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
故人未至,坐中仍对梅福。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
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
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
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
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
乐府新声,郢都馀唱,应纪阳春曲。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