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
不且尊杜黄,卿言尚予起。
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
不且尊杜黄,卿言尚予起。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陈杰的作品,名为《和彭教谕论诗》。诗中,作者以个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为背景,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表明诗人深受《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影响,反复研读,对《芣苢》这样的经典篇章更是熟记于心。接下来,“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诗歌世界中的忘我状态,仿佛与诗篇中的意象共舞,沉醉其中。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赞美了古代诗人的精神光辉,认为他们的诗歌超越了生死,流传至今。诗人进一步指出,诗歌的本质在于表达自然和谐(“天和本发中”)和人生体验(“世味或食耳”),而非追求华丽或放荡的风格。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批评了文学界的某些流弊,认为过分的雕琢和颓废之风不应成为诗歌的主流。诗人以“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形象地描绘了他所推崇的诗歌之美,即质朴而富有深意。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难以再有如古人般的创作力,但他表达了对改变文风的愿望,希望能通过诗歌的力量,如同挽天河般涤荡世俗,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他甚至表示,如果能激励人们尊重杜甫和黄庭坚这样的大师,那他的努力就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陈杰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思考和个人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传统诗歌精神的坚守。
杏花烧空红欲然,柳色亦复青可怜。
胡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还被绵。
去冬梅时雪复雪,未省好看冰玉洁。
祇今纵有已残枝,零落教人已愁绝。
故知好雨当趣耕,快雨仍须作快晴。
放渠花柳十分事,我欲浩荡郊原行。
冥冥落月子规哭,幽人梦成续复续。
茅檐坏砌到何许,酴醾架倒留紫竹。
紫竹新抽雨又滋,泪粉娟娟凝翠玉。
梦中自省非宿游,又意檐村旧林谷。
阿连对床呼得醒,亦说梦作看花行。
看花梦向江南去,江石荦确屐有声。
行逢古屋郁峥嵘,仙家释氏俱莫名。
看花非扬亦非洛,但见满眼灼灼朝霞明。
梦中又意东庄路,普圆寺下芙蓉树。
主人亦道旧相识,乃复不逢户外屦。
嗟我与君无自疑,夜之所梦昼所为。
扁舟若具可径归,知长不必询筮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