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曾学士竹》
《题曾学士竹》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古风

石田筼筜不百个,满池羃羃春云阴。

神仙疑来旌节降,风雨欲动蛟龙吟。

江南种竹家家好,北来见竹如见宝。

何人胸中富淇澳,醉墨淋漓为公扫。

六月萧萧不知夏,白日长空翠如泻。

九龙山人不可作,对此阴森亦萧洒。

马头红尘千丈深,朝驰暮走积满襟。

兴来拂衣何所适,梦忆山阴脩竹林。

爱君城西卷雨轩,萧爽可以舒郁烦。

朝回借坐共永日,不须砍鲙倾金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人以“石田筼筜不百个,满池羃羃春云阴”开篇,用“筼筜”这一竹子的别名,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茂盛与生机。接着,“神仙疑来旌节降,风雨欲动蛟龙吟”两句,运用神话传说,赋予竹林以神秘色彩,仿佛竹林间有仙人降临,风雨为之动容,蛟龙为之吟唱,展现出竹林的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江南种竹家家好,北来见竹如见宝”两句,对比南北地区对竹的喜爱,强调了竹子的珍贵与美好。而“何人胸中富淇澳,醉墨淋漓为公扫”则赞美了某位画家的才华,他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竹林,如同将淇澳的竹林搬到了纸上。

“六月萧萧不知夏,白日长空翠如泻”两句,通过夏日的竹林景象,表现了竹林的清凉与宁静,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竹林也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最后,“九龙山人不可作,对此阴森亦萧洒”两句,表达了对无法亲自体验竹林美景的遗憾,同时也赞美了竹林的阴森与潇洒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使得竹林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又和前韵十首·其八

痴绝儿童不耐穷,搓酥缀蜡竞销镕。

如何见得真风度,须索天工岁一逢。

(0)

月·其二

水中月影还是影,天上一真影万川。

水里月影人共识,一真谁复见先天。

(0)

送范二丈入蓝田书院二首·其二

君在淳熙日,尝师陆监丞。

今为后死者,乐有远来朋。

此道未坠地,他时要续灯。

病夫力不足,拱立看鶱腾。

(0)

吴守置酒壮观为登高之集因赋数语

九日登高作胜游,使君携客此迟留。

天连楚观风吹帽,木落淮山菊满头。

何处台前犹戏马,几人江上不惊鸥。

年来只有身穷健,莫把茱萸浪自愁。

(0)

剧暑出局径归打睡踰月不奉正甫谈绪且顿寒诗盟有诗见问辄次韵谢不敏

早归伏日莫踌躇,昼寝从教笑宰予。

奠枕清风招我老,揽衣阅月向人疏。

宁无酒共公荣饮,亦有诗成阿买书。

须待雨凉寻旧约,只今旱火况焚如。

(0)

送朱宰·其一

畴昔鸣琴子贱堂,至今弦诵尚悠扬。

农桑乐岁千家足,桃李春风几度芳。

疾恶政缘同伯厚,爱民何止一桐乡。

乌台此去真朝夕,剑履还须去尚方。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