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
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
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
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
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
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
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
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
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这首《水龙吟·其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瓢泉为题,通过戏谑友人陈仁和并提及诸葛亮,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词中“倒流三峡词源泻”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才思如江河直下,显示出其卓越的文学才华。“长安纸贵”则暗指自己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然而词人并不以此为傲,反而自嘲“割肉怀归”,表示宁愿放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回头落日,苍茫万里”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寂寥的画面,寓言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淡然。“隆中”和“卧龙”则是对诸葛亮的典故运用,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自我期许。“雷鸣瓦釜”和“黄钟哑”则借喻才华被埋没,暗示了词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洒脱的个性,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自己理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