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0)
注释
道丧:道德沦丧。
士失己:士人失去自我。
江左:江南。
风流人:才子们。
渊明:陶渊明。
清真:清高真实。
受风竹:风中的竹子。
掩冉:轻轻摇曳。
俯仰:一举一动。
得酒诗:饮酒作诗。
翻译
道德沦丧,士人失去自我,说话往往不合常理。
江南的才子们,即使在醉酒中也追求名声。
陶渊明独自保持清高真实,他的谈笑间成就了这一生。
他的身体如同风中的竹子,轻轻摇曳,让众叶也为之惊叹。
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独特的风采,饮酒作诗,自然天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属于其《和陶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三首。全诗以深邃的意境和自在的笔触,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中“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淡然与无奈,指的是士人在世间失去了本该有的道德和自我,也无法用言辞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则描绘了诗人自己置身于繁华如梦的江南世界,即便是在酒醉之际,也难以摆脱世人的虚名。

接下来的“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展现了苏轼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清净无为,与自然合一。"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用竹子在风中摇摆来比喻自己,在世事变化中保持柔韧不折,同时也感慨于人生的无常。

最后,“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则是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是低头沉思还是抬头放眼,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采。同时,在饮酒之际,他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出诗来,这种创作的自由与随性,是他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苏轼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越,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愿望。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细腻,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一首佳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怀高东溪二首·其一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

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

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

那知鸿鹄飞,海杳无消息。

(0)

程朱之学·其三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崙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踰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窃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0)

孟子.有物有则

大而天地无边际,细入无伦极眇绵。

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

(0)

隐屏

排云抵雨立虚空,端正方严万壑中。

好去明堂充宁倚,不应留此伴仙翁。

(0)

咏史·其一蜀先主

两得徐州不自由,中原应不恋炎刘。

孙曹袁吕非蟊贼,五采龙文在益州。

(0)

咏史·其七蜀先主

养虎荆州岁欲阑,一家豚犬不胜安。

振振公族麟之角,妄作山林猛兽看。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