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北枝春事休,榆钱可穿柳带柔。
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南枝北枝春事休,榆钱可穿柳带柔。
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名为《王立之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诗中以春天景象为背景,描述了南枝北枝的花朵已经凋零,榆钱和柳条透露出初夏的温柔。诗人借用沈郎(沈约,南朝文学家,以多愁善感著称)的典故,暗示自己因春光流逝而感到愁绪满怀,尽管春天本身并无情感,但诗人却从中生发出深深的哀愁。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季节转换和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内心的细腻情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