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屏上倚危阑,陡觉梅风四月寒。
云接姑苏山莽苍,春生泽国水瀰漫。
粳稻再闻输贡赋,王师谁报渡桑乾。
道人筑就栖禅窟,好似香山八节滩。
白云屏上倚危阑,陡觉梅风四月寒。
云接姑苏山莽苍,春生泽国水瀰漫。
粳稻再闻输贡赋,王师谁报渡桑乾。
道人筑就栖禅窟,好似香山八节滩。
这首明代袁华的《登绰墩》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首句“白云屏上倚危阑”,以白云为背景,形象地写出诗人站在高处栏杆边,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给人一种空灵而高远的感觉。"陡觉梅风四月寒",通过“梅风”和“四月寒”暗示此时虽是春季,但因山高风冷,仍带有几分早春的料峭。
接下来两句“云接姑苏山莽苍,春生泽国水瀰漫”,描绘了远处姑苏山脉的苍茫与近处湖泽水势浩渺,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广阔与生机。“粳稻再闻输贡赋”,诗人借稻米丰收,寓言国家富饶,同时也暗含对百姓辛勤劳作的赞美。“王师谁报渡桑乾”,表达了对边疆安定的期盼,希望朝廷军队能保家卫国,平安渡过桑乾河。
最后,“道人筑就栖禅窟,好似香山八节滩”,诗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看到道人在山中建造的禅窟,犹如香山的著名景观八节滩,流露出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高所见,融合了自然景色、民生疾苦与边防安危,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岩岩秦馀杭,天作何大壮。
孤峰有兰若,夐绝厓石上。
去天才一握,陟险仍万状。
云霞或相依,猿鸟不敢傍。
天花落幽户,松吹飘梵放。
上人禅家流,勇往志所尚。
伽趺缚禅寂,抖擞谢尘坱。
境静道易亲,理得形自丧。
翻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拂衣入烟萝,飞屩度层嶂。
徒令世上人,矫首一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