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这段诗摘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白菊杂书四首(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独赏自然之美的情怀。
“黄鹂啭处谁同听”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听到黄鹂鸟鸣叫,却没有人能与他共同倾听这自然界的声音。这里的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谁同听”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只有诗人才真正欣赏这份静谧。
“白菊开时且剩过”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白菊花在秋季盛放,但诗人却不急于一时品味完毕,而是想要慢慢享受这份美好,让时间稍微停留,多一些欣赏的余裕。
“漫道南朝足流品”中,“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南朝,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某种文化或艺术的追忆和向往。诗中的“足流品”则是说这种追寻并非出于功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由来叔宝不宜多”中的“叔宝”一般指的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闻名。诗人用“由来叔宝不宜多”表达了一种态度:对于高洁的艺术追求,不应该过于频繁或贪婪,而应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之美的情操,以及他对于时间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万里封疆到白沟,祖宗犹拟复幽州。
他年海岛无归处,谁解捐躯为国谋。
瑰奇恣搜讨,贝阙青瑶房。
方隘疑永巷,俄敞如华堂。
玉桥巧横溪,琼户正当窗。
仙佛肖彷佛,钟鼓铿击撞。
赑赑左顾龟,狺狺欲吠庬。
丹灶俨亡恙,芝田蔼生香。
搏噬千怪聚,绚烂五色光。
更无一尘涴,但觉六月凉。
玲珑穿数路,屈曲通三湘。
神鬼工剜刻,乾坤真混茫。
入如夜漆暗,出乃日珠光。
隔世疑恍惚,异境难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