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平野卧青山,相见令人独厚颜。
徒有诗篇曾记咏,已无筋力再跻攀。
船头旋转凭黄帽,水面低徊拟翠鬟。
旧日同游谁在者,欲从东老学清闲。
蜿蜒平野卧青山,相见令人独厚颜。
徒有诗篇曾记咏,已无筋力再跻攀。
船头旋转凭黄帽,水面低徊拟翠鬟。
旧日同游谁在者,欲从东老学清闲。
这首《舟中望虞山》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远望虞山时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蜿蜒平野卧青山”,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平旷田野中静卧的青山轮廓,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接着,“相见令人独厚颜”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连,通过“相见”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敬仰和自愧弗如的情感。
“徒有诗篇曾记咏,已无筋力再跻攀。”这两句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却因体力不支而难以再登高望远,诗篇虽能记录过往,但岁月的痕迹却无法抹去。
“船头旋转凭黄帽,水面低徊拟翠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舟行水上的景象,诗人以“黄帽”和“翠鬟”分别比喻船头和水面,形象地展现了舟行之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旧日同游谁在者,欲从东老学清闲。”诗人不禁回想起往昔与友人一同游历的情景,而现在,那些曾经并肩同行的人是否还在?他渴望像东老那样,过上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也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火云衔日烧天地,万井炎蒸腾火气。
终南泰华翠欲乾,水底乖龙正昏睡。
大造茫茫不可呼,天符何事封江湖。
岳神不敢作云雨,三川二麦垂焦枯。
神明太守共天职,廉平允合神明德。
朝祈暮祷曲江池,马上去来无倦色。
南山缚虎斫其头,黄冠持篆沈中流。
绿章飞奏沥肝胆,天门夜启风飕飕。
帝命金童追雨部,顷见云师布天宇。
雷声震起五方龙,三日淋漓泻膏乳。
二麦从今庆有秋,更期百谷盈西畴。
官家在在足仓廪,烝黎处处兴歌讴。
旱魃潜回灾沴息,多君独有回天力。
秦人若解纪声诗,穹碑定伐南山石。
宫壶夜尽铜龙水,万户千门晓钟里。
美人犹自拥罗衾,刚被绿窗莺唤起。
我时起坐围锦屏,深宫讵敢忘晨兴。
韶华明媚有如许,况与丰年上瑞并。
园官走报春将老,骇紫惊红花正恼。
朱衣小队随肩舆,亭沼悠然胸次好。
春风看遍名园花,坐对芳尊恋物华。
凤笙龙管百年醉,但令颜色如丹砂。
天声远振祁连北,深入穷庐追猾贼。
手提长剑光陆离,挥霍顿教天失色。
一自将兵出玉关,年年出没风尘间。
檄书只隔黑河水,狼烟近接贺兰山。
行役谁人不怀土,马上操戈冒风雨。
朝来更觉铁衣寒,怕见长天雪花舞。
冻眼茫茫冻叶腓,寒鸦无数居人稀。
巡边游骑畏逢敌,守寨尪兵愁被围。
从戎自念经年久,每与将军作留后。
里正来时为裹头,今日悠悠成白首。
自是男儿志四方,马革包尸亦何有。
匈奴未灭敢言归,独卧月明击刁斗。
营中健卒日纷纷,料得何人建大勋。
君不见牧羊人奴取侯印,汉家争说卫将军。
猛士当用怯,睿夫须守愚。
卑卑固难踰,皎皎终易污。
物情多倚伏,天道有盈虚。
达人会其理,厌丰而喜臞。
声华屏观美,神明希内腴。
韩彭赴菹醢,千古一长吁。
君看斋中客,平平跻坦途。
清风来竹牖,明月在蓬庐。
长歌发金石,此乐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