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缸菡萏近春栽,朵朵含风向晓开。
青镜影中摇素彩,缘云堆里献琼杯。
灵根岂自瑶池得,仙萼应从玉井来。
最是清奇堪赏处,轻盈终不染纤埃。
石缸菡萏近春栽,朵朵含风向晓开。
青镜影中摇素彩,缘云堆里献琼杯。
灵根岂自瑶池得,仙萼应从玉井来。
最是清奇堪赏处,轻盈终不染纤埃。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白莲图景。首句“石缸菡萏近春栽”,以“石缸”为背景,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雅致,而“菡萏近春栽”则点明了时节与生长环境,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朵朵含风向晓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白莲在晨风中缓缓绽放的情态,展现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青镜影中摇素彩,缘云堆里献琼杯”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白莲比作“青镜”中的“素彩”,又仿佛是“缘云堆里”的“琼杯”,既突出了白莲的纯净与高洁,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不仅赞美了白莲的外在美,更揭示了其内在的纯洁与高雅。
“灵根岂自瑶池得,仙萼应从玉井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白莲来源的想象,将其与神话中的瑶池、玉井相联系,赋予了白莲一种神秘而神圣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其独特品质的敬畏之情。
最后,“最是清奇堪赏处,轻盈终不染纤埃”两句,直抒胸臆,强调了白莲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清奇脱俗、轻盈而不染尘埃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白莲高洁品质的深深赞赏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何人醉写云山图,浮云澒洞山模糊。
空明射地日漏影,稍觉林树开扶疏。
平原苍莽不知处,忽有细路通榛芜。
茅堂枕山半阁水,卷幔正对前峰孤。
幽人深居不出户,纵有邻舍无招呼。
低头把卷苦吟讽,语暗不辨楚与吴。
中流棹歌似相答,欲断未断声呜呜。
云多水阔望不见,知是沧洲旧钓徒。
长安六月晴复雨,若非尘土还泥涂。
城中见山如见画,刚可髣髴求形模。
山犹可见水莫涉,尺潦岂足容长舻。
十年旧游忆南国,岁月催人非故吾。
鹦鹉洲前汉阳树,此景此诗今有无。
因君此图意披豁,更欲买棹游江湖。
新成此银杯,亟与佳客饮。
咸称量不及,共讶深何甚。
蛤唇自妙斲,菊瓣特精锓。
器容见弘度,制美出高品。
周流爱危擎,传观劳谛审。
巨哉真强呼,陶然方觅寝。
将酌更濯泉,欲劝先敛衽。
莫嫌鱼菜薄,须念风日凛。
载浮乃不辞,言归还数禀。
酌难壁弃馀,逊若袖翻沈。
呈筵已起畏,到口先生噤。
子其俟能者,藏诸姑袭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