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何所见,众木集珍禽。
流水自朝暮,青山无古今。
饥鸢立樯杪,孤客发春深。
江海多诗思,愁人懒独吟。
三山何所见,众木集珍禽。
流水自朝暮,青山无古今。
饥鸢立樯杪,孤客发春深。
江海多诗思,愁人懒独吟。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即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站在三山之间,眼前是各种树木聚集,珍禽栖息其中,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流水潺潺,昼夜不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青山不改,无论历经多少岁月,依然屹立如故。
画面中,一只饥饿的鸢鸟停在桅杆顶端,孤独的旅人则在春天的深处启程,寓言了人生的漂泊与艰辛。江海之大,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然而身处愁苦之中的人,却懒得独自吟唱,流露出淡淡的忧郁情绪。
整首诗以写景起,以抒情收,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心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内心情感的深沉思考。
两山盘屈水中分,紫翠深深日欲曛。
孤枕短篷吟梦晓,一莺啼破半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