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
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
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景象。首句“竹里虚亭锁翠微”,以“竹”和“翠微”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之中,竹林中的空亭被翠色环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下来,“摊书遮眼思依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阅读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沉思与情感的细腻,仿佛书籍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让人沉浸其中。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落霞”与“枯桐”、“聚雪”与“死草”的形象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更迭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落霞虽美,却难以逃脱枯桐的嘲笑;聚雪虽盛,也难逃死草的讥讽,寓意深刻。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雨后的桑户下,蚕儿正忙着结茧,象征着新生与成长;柳塘边,春风轻拂,燕子翩翩起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这两句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的气息。
最后,“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诗人以织锦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谁又能真正地修补那些破损的社会秩序或道德伦理呢?这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思熟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哀诚屡吐,甬东分赐。垂暮日,置荒隅,心知愧。
宝锷红委。鸾存凤去,辜负恩怜,情不似虞姬。
尚望论功,荣还故里。
降令曰,吴亡赦汝,越与吴何异。吴正怨,越方疑。
从公论、合去妖类。
蛾眉宛转,竟殒鲛绡,香骨委尘泥。
渺渺姑苏,荒芜鹿戏。
壮岁嬉游,乐事几经,青门紫陌芳春。
未见廉纤,膏雨浥花尘。
濯锦宝丝增艳,洗妆玉颊尤新。
向韶光浓处,点染芳菲,总是东君。
苏州老子,经雨南园,为谁一扫花林。
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
晓试何郎汤饼,暮留巫女行云。
寄言游子,也须留眄,小驻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