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歌诗三首·其三》
《挽歌诗三首·其三》全文
魏晋 / 陆机   形式: 古风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0)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陆机的作品,名为《挽歌诗三首·其三》。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悲凉情绪的挽歌,即哀悼亡者的诗歌。

首先,"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一句描绘了陵墓的高大与庄严,设定了一种肃穆的氛围。接着,"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宏伟而又神秘的景象。

诗人通过"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和对死亡的深切感悟。这里的“阴沟”暗示了墓穴的幽深,而“天井悬”则是对死者生前所处世界的一种象征性描述,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则深刻地反映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生死循环中个人的无常的洞察。

接下来的几句,"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通过对比生前的安居和身后的消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必然性。

在"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中,诗人提到了生前珍贵的物品如今已经失去了光彩,这些曾经象征着荣华富贵的东西,在面对死亡时变得毫无价值。

随后的"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一句,则用鲜明的笔触描写了生前的繁华与死后的荒凉。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表达了诗人对死亡和超自然力量的迷茫感,以及生命在宇宙面前的渺小。

最后的"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则是诗人的心声,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哀伤和无奈,这种哀伤不仅来自于个体生命的消逝,更来自于对整个生命循环的无力感。

综上所述,这首挽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宇宙与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是一篇集哀悼亡者之情与哲理思考于一身的杰作。

作者介绍
陆机

陆机
朝代:魏晋   字:士衡   籍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261-303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七十八

十二峰前傀儡棚,尽由行主线抽牵。

编排科段无新旧,歌舞秋风乐管筵。

(0)

赞三教图

警世昏,三老翁,服虽殊,心亦同。

于中议优劣,蒿箭射虚空。

(0)

寒山拾得望月赞

木叶题诗,寺厨执爨。遇夜乘闲,林间舒散。

一片冰壶无影像,分明照破渠肝胆。

堪笑当时天台山中,也无一个具眼。

(0)

偈颂六十八首·其十六

节令不相饶,阳生第一爻。诸佛道长,众生道消。

拄杖子,独孤标。

(0)

偈颂六十八首·其十八

我若坐时汝须立,同坐同立成瞎汉。

非瞎汉,把手大家行那畔。

(0)

偈颂六十八首·其三十三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

且喜葛藤根,今朝嚗地断。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