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1)圣果寺:在杭州城南凤凰山上。(2)盘回:盘旋曲折。(3)江:指钱塘江。(4)青蔼:青青的烟雾。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山水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的向往。开篇“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写出了道路曲折,穿越丛生的蔬菜和藤木,从高处望去,可以想象诗人行走于蜿蜒崎岖的山路之上,目光穿透了层层叠叠的枝叶。接下来的“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则表达了对远方美丽景色的向往,“江”可能指的是长江,而“吴地”则是古代对今江苏、上海一带的称呼,诗人似乎在追忆那边的风光。"隔岸越山多"则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遥望彼岸的意境。
紧接着,“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景象。古老的树木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与苍茫的天空相连,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而“遥天浸白波”则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与远方的天色交融,显得既宁静又深远。
最后,“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让人感受到一种由远及近,由静入动的转换。诗中的“下方”指的是山下的平原地区,而“城郭近”则表明了距离城市已经不远,而“钟磬杂笙歌”则是对城市生活中寺庙钟声与人间乐曲交织的声音描写,既有节奏也有生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教文化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