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圣果寺》
《圣果寺》全文
唐 / 处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èngguǒ
táng / chù

zhōngfēngshàngpánhuíchūluó

dàojiāngjìnànyuèshānduō

cóngqīngǎiyáotiānjìnbái

xiàfāngchéngguōjìnzhōngqìngshēng

注释
路:道路。
中峰:山的中部高峰。
盘回:盘旋环绕。
薜萝:薜荔和女萝,此处泛指藤蔓植物。
到江:到达江边。
吴地:古代地域名,大致包括现在江苏、浙江等地。
隔岸:江河对岸。
越山:越地的山,越地也是古代地域名,主要指现在的浙江一带。
古木:古老的树木。
丛:聚集,茂密。
青霭:青色的云雾。
遥天:遥远的天空。
下方:山下,较低处。
城郭:城墙和护城河,代指城市。
钟磬:古代两种打击乐器,钟指青铜制的钟,磬通常用玉石或石头制成。
笙歌:吹笙和歌唱,泛指音乐歌舞。
注释2

(1)圣果寺:在杭州城南凤凰山上。(2)盘回:盘旋曲折。(3)江:指钱塘江。(4)青蔼:青青的烟雾。

翻译
道路从山峰中间向上延伸,盘旋环绕穿出藤蔓和薜荔。
到达长江边便是吴地的尽头,隔着江面看见众多越地的山峦。
古老的树木茂密,与青色的云雾混为一体,远天仿佛沉浸在白色的江水之中。
山下靠近城市的景象,钟声、磬声与笙歌交织在一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山水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的向往。开篇“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写出了道路曲折,穿越丛生的蔬菜和藤木,从高处望去,可以想象诗人行走于蜿蜒崎岖的山路之上,目光穿透了层层叠叠的枝叶。接下来的“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则表达了对远方美丽景色的向往,“江”可能指的是长江,而“吴地”则是古代对今江苏、上海一带的称呼,诗人似乎在追忆那边的风光。"隔岸越山多"则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遥望彼岸的意境。

紧接着,“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景象。古老的树木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与苍茫的天空相连,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而“遥天浸白波”则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与远方的天色交融,显得既宁静又深远。

最后,“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让人感受到一种由远及近,由静入动的转换。诗中的“下方”指的是山下的平原地区,而“城郭近”则表明了距离城市已经不远,而“钟磬杂笙歌”则是对城市生活中寺庙钟声与人间乐曲交织的声音描写,既有节奏也有生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教文化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作者介绍

处默
朝代:唐

处默,唐末诗僧,生于唐文宗时期前后,公元874年前后去世,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幼出家于兰溪某寺,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曾游历杭州、润州等处,与若虚同居庐山,又入九华山居住。后入长安,住慈恩寺。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约卒于唐末梁初,裴说有诗哭之。《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一卷,今不存。《全唐诗》卷八四九存诗八首。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参昙域《禅月集序》。 
猜你喜欢

閒居二首·其一

茫茫道路,何时可息。载驰载驱,不遑自逸。

鸟倦知还,言返我室。左右图书,长吟抱膝。

(0)

朝云墓

只埋红粉不埋名,千载瑶姬怆客情。

念尽金刚随逝水,丰湖吞咽未曾平。

(0)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其五十五

落花莫惜西风扫,春色何如秋色好。

请看江上小堂秋,风云日日堪娱老。

(0)

园居六十章·其四十六

白鹤洲前白鹤飞,在阴常和弄斜晖。

冰壶门外双双舞,何日云巢乳雪衣。

(0)

题无名氏金碧山水·其二

山静昼长棋一枰,忽闻隔岸卖鱼声。

祇须沽酒从渔父,莫问枰中绌与赢。

(0)

福寿图九咏代九邑令公寿鲍瞻鲁同府·其七

黄山练水毓精灵,勋业当朝满鼎铭。

最羡象贤名相国,天申福寿自千龄。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