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赵鼎臣赴召·其一》
《送赵鼎臣赴召·其一》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0)
翻译
多年以来在江湖中享有才子之名,秋风吹过千里之地,如同拉开的弓箭旗幡。
在石渠阁有幸如刘向般受到重用,宣室殿中也应记得像贾谊那样的旧臣。
身居高位的官员应追求显赫地位,但在朝廷讨论事务时要保持平和公正。
更要记住申公的教诲,重要的不是空谈,而是实际行动。
注释
江湖:指社会或民间,这里代指文人世界。
隽声:出众的名声,才华出众。
石渠: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借指朝廷图书馆。
刘向:西汉学者,以整理古籍著名。
宣室:汉代宫殿,此处喻指朝廷。
贾生:贾谊,西汉才子,曾被召见于宣室。
台阁:古代官署,这里指朝廷高官。
申公:指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以其言行力行而著称。
力行:实际行动,身体力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送赵鼎臣赴召(其一)》。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友人赵鼎臣即将赴京的美好祝愿。

“几载江湖负隽声”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赵鼎臣才华横溢、久负盛名的情形。这里的“几载”,意指多年;“江湖”,泛指广阔的社会或文人圈子;“负隽声”,意味着承担着美好的名声。

接着,“秋风千里起弓旌”一句,通过描绘秋风激荡、旗帜飘扬的壮观,象征着赵鼎臣即将迎来的一番新气象和高位显赫。这里“秋风”,象征着变化与动荡;“千里”,形容距离之远,亦可理解为影响力广泛;“起弓旌”,指的是战鼓激烈、旗帜飘扬的场面。

第三句“石渠喜得今刘向”中,“石渠”是古代名将关羽的字,后来成为忠诚和勇猛的象征。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忠臣,如同希望赵鼎臣也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和信任。

“宣室应知旧贾生”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赵鼎臣能够继承古人的美德和智慧,继续发扬光大的期许。这里“宣室”,指的是宽敞明亮的房间或殿堂,喻指高位显赫;“应知”,意味着应当知道;“旧贾生”,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贤能之士。

在“台阁致身将贵显”一句中,“台阁”指的是朝廷和官署。诗人表达了对赵鼎臣未来能够身居高位、享有显赫荣耀的美好祝愿。

紧接着,“朝廷论事且和平”则是在期待赵鼎臣在朝廷中处理国事时能保持和谐与平静,避免争斗。

最后,“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一句,是在告诫赵鼎臣要记住古人申公的话,即重视实际行动胜于空谈。这句话也传达了诗人对赵鼎臣能够不仅有口才,更要有实际作为的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赴京发展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其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依韵奉和梅尧臣四首·其四

欲埽鹏翅还北溟,欲引羲辔来东瀛。

从兹阴翳永绝灭,康衢不使泥涂生。

(0)

送人游苏州

莫倚春风烂漫游,姑苏台上特多愁。

倾城人逐鸱夷去,惟有空江日夜流。

(0)

蒲三首·其二

青青水中蒲,秀色宜三春。

常苦秋气早,飘飘悲路人。

(0)

观后苑瑞莲

灵液涵秋色,仙花露夕香。

交阴分擢秀,并蒂烂齐芳。

回复天钟气,深沈地献祥。

宝灯辉四照,文羽势双翔。

飞盖宸游密,披图秘牒光。

重华与同本,并此祝无疆。

(0)

次韵奉答屯田宋员外

汗血龙文千里驹,长楸未试局庭隅。

一麾几老诸侯相,五日初还建礼趋。

独得凤毛惊众目,相望花萼照亨衢。

白头漫感悲秋赋,自笑妨贤此禁涂。

(0)

秋日和韵

禁垣清切近云霓,楚客逢秋意亦悲。

拙学由来玄尚白,敝裘何意素成缁。

解嘲却笑朱丹毂,迕俗兼惩百一诗。

短景正须棋玩岁,薄寒宁厌酒盈卮。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