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从君别,君应话我归。
亲年浑鹤发,家具只牛衣。
耳不关时论,心知悟昨非。
晨羞何所欠,菜甲雨新肥。
我失从君别,君应话我归。
亲年浑鹤发,家具只牛衣。
耳不关时论,心知悟昨非。
晨羞何所欠,菜甲雨新肥。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和答周次山送行(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之情和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反省。
“我失从君别,君应话我归。”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分别之后渴望着友人的消息,希望能听到友人的叙述,从而让自己心中的思念得到慰藉。这里“话”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包含了对话的期待,也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情感联系。
“亲年浑鹤发,家具只牛衣。”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家境的简朴和亲人的关心。在这里,“亲年”指的是年迈的亲人,他们的头发已经变得像白鹤一样苍白。家中虽然贫寒,只有牛衣(即用牛皮制成的衣服)这一物是可依靠的。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
“耳不关时论,心知悟昨非。”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错误或不当行为的反思。尽管耳朵不再留意于他人的闲谈,但内心却清楚地意识到了以往的过失和不足。这是成长的一部分,也体现出诗人对自我认识的深刻。
“晨羞何所欠,菜甲雨新肥。”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清晨的场景,诗人对于过去未尽之事感到羞愧,同时也观察到了自然界中植物因雨水而变得更加繁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家乡、反思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刻的人生体悟。
王郎买舟千里来相诣,开卷珠玑光照地。
不见竹林狂客阮嗣宗,得见阿咸差足慰。
武昌以东建词坛,吴叟首歃汝捧盘。
齐安赤壁一时快,郢里白雪千秋寒。
三闾沈湘九辨作,古人未解今人乐。
病向维摩乞赠言,不二门中无此药。
愚公自笑昔日愚,日对黄卷声伊吾。
那知愚公今更愚,问着胸中一字无。
贫子自笑昔日贫,但有载籍无金银。
那知贫子今更贫,一丝不挂悲田身。
贫子之贫犹未误,更有愚公堪笑处。
蹒跚两足钝于鸭,便欲高飞向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