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上青山山下泉,溪头流出碧涓涓。
风清月冷虚堂夜,时有寒声到枕边。
屋上青山山下泉,溪头流出碧涓涓。
风清月冷虚堂夜,时有寒声到枕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首句“屋上青山山下泉”,以“屋”为视角,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泉水,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富有空间感的场景。青山与泉水,一静一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之美。
次句“溪头流出碧涓涓”,进一步聚焦于溪流,用“碧涓涓”三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清澈、缓缓流淌的情景,给人以清凉之感,仿佛能听到水声潺潺,看到水波轻荡。
第三句“风清月冷虚堂夜”,将画面的时间轴推进至夜晚,加入了风和月两个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清风徐来,月光如水,照在空旷的厅堂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这里的“虚堂夜”不仅指出了时间,也暗示了环境的空旷与夜晚的寂静,为后续的情感抒发铺垫了基调。
最后一句“时有寒声到枕边”,将诗人的感受融入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偶尔传来的声音,无论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是内心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和触动人心。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曲对自然之美的颂歌,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表达。
淮鱼泼泼初饱霜,赪尾宁数河之鲂。
即今谁独可寄似,风味高彻惟曾郎。
曾郎结发傍辇毂,黄羊旧厌官厨肉。
藜藿奚为便作魔,九年雷绕羁臣腹。
羁臣曩者仆射儿,裘马讵省论轻肥。
诗书堆床四壁立,畴昔裋褐操锄犁。
侬亦大是穷相人,小黠不足痴无伦。
江南江北白月底,簸弄扁舟天不嗔。
正须晚菘冒香枨,馀生要此一釜羹。
别来曷如姑问讯,看取老子终骑鲸。
先生放旷士,浩气吞洪濛。
蓬池与紫阁,轩盖绎相从。
经营紫河车,破费十载功。
金鼎驯乌兔,炎炎丹光红。
一击混沌破,落地寻无踪。
神仙有水解,戏剧惊愚蒙。
当年遗剑履,一锸秋云封。
我亦钻玄学,此心良券同。
朅来荐泉菊,紫绮疑相逢。
俨如真面目,晓月印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