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古》
《咏古》全文
唐 / 李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

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

纣虐武既贤,风云固可求。

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

况以丈人师,将济安川流。

何劳问枯骨,再取阴阳筹。

霸国不务仁,兵戈恣相酬。

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

(0)
翻译
大智慧的人思考着如何帮助万物,道德修养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他独自垂钓,借此传达信息,任凭时光流逝,春秋更迭。
尽管商纣暴虐,但武力贤明,风云变幻仍可期待。
顺应天意,施展杀伐之机,行动中总是有良好的策略。
更何况作为长者导师,他要引导社会安定如川流不息。
何必再去询问亡者的遗言,只需权衡天地之道即可。
强大的国家不追求仁德,战争频繁,相互攻击。
只留下渭水的遗迹,历史长河中孤独无依。
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李涉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对历史与时事的深刻洞察。"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化治国安邦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这两句寓意深远,既有对圣明君主的大智慧的赞美,也蕴含着个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垂纶”象征着帝王或高官之手中的权力,"消息"则意味着信息和指令,而"岁月任春秋"则是对时间流逝与季节更迭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

接下来的"纣虐武既贤,风云固可求"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历史上昏庸暴君(如商纣)和英明武将的评价,以及对他们可能引发的天变地异的探讨。这里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事件相互关联的观念。

"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遵循天道进行政治选择和军事行动的主张。这不仅是战略上的考虑,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哲学中"顺天"思想的影响。

紧接着的"况以丈人师, 将济安川流。何劳问枯骨,再取阴阳筹"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丈人)智慧的仰望,以及希望通过他们的教诲来平定江河、安抚民心。这里也隐含着对古代哲学如《易经》中阴阳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最后两句"霸国不务仁,兵戈恣相酬。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则是一种深沉的历史反思与哀叹。诗人对于那些不以仁政治国、只知征战的国家和君主表示出深切的失望,同时也对那些因战争而留下痕迹的河流感到无比的悲凉。这两句充满了悲壮和苍凉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精神追求,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一种深远的哲理与时代关怀。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生辰:约806年前后在世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猜你喜欢

竹乡卷子

太行山高扬子深,一分平地直千金。

便须种竹三百个,中起诗楼卧晚阴。

(0)

舟中遣兴与随行黄吉温继辈

篷底看书莫,登舻散寂寥。

沙头催纤仆,山下问归樵。

朽木粲如火,啼禽声若猫。

古人观物趣,多向静中邀。

(0)

夏日园林即事

洗竹摇云断,看山坐日斜。

趁晴收野艾,临晚摘园瓜。

行蚁沿枯柳,群蜂恋落花。

夏莺啼不断,于此惜年华。

(0)

题竹杂咏·其五

北地天寒少竹栽,客居终日苦黄埃。

昨宵适有还家梦,直向江南貌得来。

(0)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其一

宛马春嘶浴,秦淮路入吴。

风尘双屐贱,雨雪片帆孤。

把楫瞻青嶂,褰衣滞绿芜。

䢴沟送湖尹,为寄采苓图。

(0)

鸳湖七首·其五

望望蒹葭拥去艭,愁分寒影渡枫江。

无端想起芙蓉衩,绣出鸳鸯七十双。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