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飞檄敬来王,多少饥膏委路傍。
忽见狂人鞭老骥,眼眵成滴背成疮。
行台飞檄敬来王,多少饥膏委路傍。
忽见狂人鞭老骥,眼眵成滴背成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行台(古代官署或临时处理政务的地方)中的人们紧急传递文书,可能是向远方的王权报告情况。然而,沿途却可见到令人痛心的景象:许多饥饿的人倒在路上,他们的膏脂(比喻生命和精力)被无情地消耗殆尽。诗人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一个奇特的画面:一个疯狂的人正在鞭打一匹老马(驴),这匹老马疲惫不堪,眼中流出泪水,背部也因鞭打而受伤。这个场景揭示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性的残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公。
"海外贡花驴过"的标题可能暗示着这首诗是海外贡品(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贡品,如驴作为贡品的形象)途经时的所见所感,诗人曹伯启通过这样的细节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现实面貌。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意,体现了元代文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愿公渡沧海,不愿公渡河。
海水有定性,河水多回波。
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
山陵且震荡,将柰公身何。
白骨葬黄流,化为鼋与鼍。
不信妾言苦,请观龙门津。
自古断舟楫,公今徒杀身。
杀身亦不易,竟使傍人嗤。
妾言公不听,公心妾不知。箜篌之曲令人悲。
文章有神秀,譬彼造物宰。
变发云霞章,焕为日星采。
自非研精人,妙解讵能逮。
糟粕莽成苴,疮疣祗增痗。
蔡君事钻攻,搦管四十载。
攀危屡登天,会极已归海。
谓兹耀烂间,乃有黯者在。
玄珠得罔象,至味失鼎鼐。
翻然恣挥洒,涂辙忽而改。
天机互奔凑,神化绝需待。
有灵驱万象,无色备五彩。
遂使郊岛徒,总获刻薄罪。
蹇予离群久,索居益荒猥。
日诵林屋编,充然慰饥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