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雨潇潇。凉透疏寮。玉釭与我两无聊。
自是愁人心易碎,休怨芭蕉。望远暗魂销。
双鲤迢迢。青溪柳色白门潮。
为语西风须著力,早送归桡。
帘外雨潇潇。凉透疏寮。玉釭与我两无聊。
自是愁人心易碎,休怨芭蕉。望远暗魂销。
双鲤迢迢。青溪柳色白门潮。
为语西风须著力,早送归桡。
这首清代邓瑜的《浪淘沙·雨夜怀远》描绘了一幅雨夜思人的画面。"帘外雨潇潇"以雨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凉透疏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落寞。
"玉釭与我两无聊"中的"玉釭"指灯,表达了词人在雨夜中独对孤灯的无趣和无奈,"两无聊"揭示了词人与灯相伴的孤独心境。接下来的"自是愁人心易碎,休怨芭蕉",词人将自己比作易碎的心,暗示了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同时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怨恨雨打芭蕉的声音,因为那只是加重了内心的愁绪。
"望远暗魂销",词人通过眺望远方,寄托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但视线所及之处却只能让他的灵魂更加消沉。"双鲤迢迢"借用了鱼传尺素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期待书信传递的深情,而"青溪柳色白门潮"则描绘了想象中的江南水乡景色,以此寄托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期盼。
最后,词人向西风发出祈愿:"为语西风须著力,早送归桡",希望西风能帮助传递他的思念,尽快将远方的人接回来。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表达了词人雨夜怀人时的深深愁绪和期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魏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https://shici.929r.com/shici/KFR9NnT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