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画面,通过对黄鹤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和自然之美的向往。开篇“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了黄鹤山的壮丽景象,它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傲立于天地之间。
诗中“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云与日光相互辉映,增添了山的神秘色彩。接下来的“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则是对山之雄伟、幽深的细致刻画。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句,诗人提及传说中的仙人在此修炼飞升之术,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话色彩,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两句,是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超越和体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能感受到永恒的寂寞,而那座空旷的石室,则是时间流转中的一处静谧之所。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和谐共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两句,则是对时间沉淀下来的自然景象的描述。这里的地“古”、草木之“遗”,以及庭院中的“寒”与芝朮之“老”,都渲染出一股沧桑的气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守住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则是对黄鹤山之美的一种总结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将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的决心,以及对于旅途中所体会到的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无限向往,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神话色彩和个人情感的杰出之作。
一水连银汉,千山拥古城。
客乘清夜息,舟倚碧溪横。
皓月危峰影,清风细浪声。
呕哑殊俗语,惨淡异乡情。
途旅淹时月,羁穷独弟兄。
刚肠双古剑,荡迹一流萍。
道路人皆厌,风波我亦惊。
胡为甘险阻,所得喜豪英。
俗眼无相笑,吾非逐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