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毡裘得几时,昭阳柘馆贮歌儿。
蛾眉莫怨毛延寿,好怨陈汤斩郅支。
出嫁毡裘得几时,昭阳柘馆贮歌儿。
蛾眉莫怨毛延寿,好怨陈汤斩郅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三,主要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件。诗中通过“出嫁毡裘得几时”表达了对王昭君远离故乡、身着毡裘远嫁异域的感慨,暗示了她被迫离开繁华宫廷的生活。接下来的“昭阳柘馆贮歌儿”则以昭阳宫和柘木馆象征昔日宫廷的繁华与她的现状形成对比,暗示了她的失宠和被遗忘。
“蛾眉莫怨毛延寿”一句,毛延寿是汉元帝时期的人物,他因画工失职,未将王昭君的美貌如实描绘,导致她被冷落。这里诗人劝诫昭君不必过多责怪毛延寿,因为命运的安排可能更为复杂。“好怨陈汤斩郅支”引用的是陈汤平定西域的故事,郅支单于曾杀害汉使,陈汤率军征讨并将其斩杀。诗人借此暗示,真正的敌人并非个人,而是历史的大势和国家的决策,昭君的命运并非个人恩怨所能左右。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无情变迁的深沉感慨。
汉代李元礼,江左管夷吾。
英姿雅望,凛凛玉立冠中都。
礧磈胸中千丈,不肯低回青禁,引去卧江湖。
更学鸱夷子,一舸下东吴。送公别,杯酒尽,少踌躇。
旧棠阴下,几人临路拥行车。
归近云天尺五,梦想经纶贤业,谈笑取单于。
为问苕溪水,留得此翁无。
游从忘朝晡,尊酒轻招呼。
笑语恣玩狎,翻覆云雨疏。
我友数君子,古心相与娱。
每见辄宾敬,衣裳俨而趋。
恶石寓规诫,美疢疾佞谀。
深山足风雨,零落梅花株。
亭亭岩上松,霜姿一何孤。
感兹各努力,勿以岁事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