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转峰回翠霭新,诸天楼阁傍星辰。
深山笋熟人如市,梵户茶香客自频。
龛烛能留长夜月,天花不断四时春。
共来物外舒尘缚,莫厌披襟与岸巾。
溪转峰回翠霭新,诸天楼阁傍星辰。
深山笋熟人如市,梵户茶香客自频。
龛烛能留长夜月,天花不断四时春。
共来物外舒尘缚,莫厌披襟与岸巾。
这首诗描绘了天童寺的清幽与宁静之美。首联“溪转峰回翠霭新,诸天楼阁傍星辰”以动态的溪流和山峰,以及环绕的云雾和楼阁,与星空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深山笋熟人如市,梵户茶香客自频”则通过描述深山中竹笋成熟,如同集市般热闹,以及寺庙内茶香四溢,吸引着频繁的访客,展现了寺庙生活的丰富与和谐。颈联“龛烛能留长夜月,天花不断四时春”运用象征手法,以长夜中的烛光与四季不绝的天花,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尾联“共来物外舒尘缚,莫厌披襟与岸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逃离世俗束缚,享受自然与佛法带来的宁静与自由的愿望,同时也鼓励他人放下尘世的烦恼,与自然和谐相处。整首诗通过对天童寺环境与氛围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佛学智慧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大安高绝,风露清、气爽中秋时节。
霞友云朋方聚会,共赏山头明月。
照彻千峰,明通万壑,坐觉心欢悦。
神清骨冷,永超人世生灭。
看尽此夕风光,空劳笔舌,妙景如何说。
普照千门皆可玩,不似栖云高洁。
小院岩前,大寒岭畔,仿佛天相接。
坐中默想,此间堪可栖迹。
流光不受长绳系,乐事且须论早计。
丹成鸡犬亦登仙,运去英雄空掩涕。
花留酒笑宁无意,酒藉花香尤有味。
由来夷蹠不多争,唤向花间同一醉。
秋风茅屋浮云巘,汗漫招来嵇与阮。
尽从鹤背更腰金,独恨骑曹余手板。
酒中最好藏疏懒,深注红螺容细卷。
世间只没□闲人,举步有闲渠自远。
教去当除,争办斋厨。弟兄懑、错用功夫。
不如休歇,早认元初。便觅云根,寻云脚,履云衢。
喘息如龟,似有如无。觉冲和、来往宽舒。
斡旋山岳,呼吸江湖。得产仙胎,成仙质,赴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