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溪流仄径长,青云五里夹松篁。
凌虚全览秣陵景,过刻刚消贝叶香。
城枕石头低野色,渡连桃叶澹烟光。
徵名无实兼名泯,参到清凉意亦忘。
宛转溪流仄径长,青云五里夹松篁。
凌虚全览秣陵景,过刻刚消贝叶香。
城枕石头低野色,渡连桃叶澹烟光。
徵名无实兼名泯,参到清凉意亦忘。
此诗描绘了清凉山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宛转溪流仄径长”,以蜿蜒的溪流和狭窄的小径开篇,营造出一条通往幽静之地的道路,引人入胜。接着“青云五里夹松篁”,描述了五里路程两旁是苍翠的松树和竹林,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云海之中,充满了生机与清新。
“凌虚全览秣陵景”一句,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秣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过刻刚消贝叶香”,则可能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空气中弥漫着贝叶(一种佛教经书的载体)的香气,暗示了清凉山的佛教文化氛围。
“城枕石头低野色,渡连桃叶澹烟光”,这两句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渡口与桃叶在淡烟中映衬出的宁静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清凉山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徵名无实兼名泯,参到清凉意亦忘”,表达了诗人深入体验清凉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后,心灵得到了净化,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凉山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地获得的精神愉悦与心灵解脱。
虬髯起兮龙翔,耀兵威兮八方。
法羽林兮严禁卫,握钩陈兮扫欃枪。
视诸将兮哙等伍,咨旧臣兮忠且武。
耸万目兮矩矱,卫九重兮心膂。
维东南兮都会,辱吾王兮镇抚。
畅威惠兮千载,隤福祥兮兹土。
瞻衮服兮煌煌,荐蕙肴兮葵觞。
匪震慑兮罗池,亶爱思兮桐乡。
王之泽兮流后裔,更累叶兮奋忠义。
孰旌表兮陪庙祀,显一门厉斯世。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
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
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
脩途缭山海,岂免从阇维。
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
岁晚瘴江急,鸟兽鸣声悲。
空濛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
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双鬓黑如鸦。
莫誇春色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